在家門口上好學,成為京城義務教育新常態【2】
資源增量 促進教育均衡
“擇校”這個詞已很少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學”。“條子生”“共建生”等曾經關注度極高的熱詞也逐漸降溫。這樣的變化源於2014年初開始的北京市教育綜合改革。
九年一貫制
傳統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通常是指該校的小學和初中施行一體化的教育,小學畢業后可直升本校初中。北京市目前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本校直升﹔一種是品牌初中聯合普通小學組成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學校。也就是說,每個九年一貫制學校,裡面都至少包含了一個原來的品牌學校,目的就是要用一個原來的品牌學校帶動其他學校,生成新的品牌學校。2015年,北京市繼續大力推動九年一貫制的改革,同時擴大學段改革試點。
城鄉教育一體化
北京市連續以政府實事形式推進城鄉新區一體化學校建設,在全市布局了45個優質教育資源的支撐點和新的生長點。城鄉兩地的學校利用各自有利條件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不僅是對弱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輸出,也為資源輸出校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資源輸入校和輸出校共同進行從“輸血”到“造血”的探索,多對一體化學校中,輸入校教師到輸出校開展學習實踐,雙方互派教師跨校任課、聯合培訓已形成長期制度,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共同成長。兩年來,城鄉新區一體化學校建設促進了優質資源融通、共享。
“高參小”
大學教師走進小學為孩子上課,是北京2014年開始實施的高等學校和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體育美育特色發展工作的顯著特征,而這項工作也被形象地簡稱為“高參小”。項目實施當年就有140所小學與高校、藝術院團和藝術機構、體育俱樂部等結成“對子”,2015年又新增22所中小學,總數達到161所,有15萬小學生直接受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進行了專題報道。“高參小”由政府出面統籌,發揮北京得天獨厚的體育、藝術社會資源優勢,使基礎教育改變傳統的“關門辦學”方式,與社會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構建北京中小學體育、藝術教育改革的新格局,從多角度盤活了首都教育公平均衡發展這盤大棋。
名校辦分校
目前名校開辦分校主要有四種辦學類型。第一種是聯合辦學。名校在教育相對薄弱區縣、遠郊區縣新建校舍成立分校,這些分校的法人與本部屬於同一法人,實行一體化管理,目前這種類型最多。第二種是共建模式。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資源相對薄弱地區建立分校,由名校向分校輸入教育品牌和教育管理,通過互派骨干教師到對方學校挂職、聽課,參加對方教科研活動等形式進行合作,這些學校並不是同一法人。第三種是集團辦學模式。這是近年來隨著學校布局調整,出現的一種新型名校辦分校方式。這些分校大多由名校承辦,有的作為分校區、有的作為初中部,在教育教學管理上與本部一致,實現了集團化辦學。第四種為名校辦民辦學校模式。近年來,不少名校紛紛探索教育體制改革,新辦了民辦學校,以滿足不同類型的家長需求。
高等院校和教科研單位支持辦學
“2014年6月,北京啟動了教科研部門支持中小學發展工作。教科研人員深入一線開展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採取教研人員兼課、師傅帶徒、名師工作室、上示范課和專題課、開展項目課題研究等形式,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發揮教科研人員的專業優勢,支持中小學學校發展,促進項目學校教師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高等院校創建附中、附小,目前已有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23所在京高校分別與海澱、朝陽、昌平、豐台等4個區縣教委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39所附中、附小。各高校與所支持的附中、附小,在資源共享、加強品牌建設、優化學校管理、開發特色課程、推進學科建設、助力師資培養等方面都開展了深度合作,惠及5萬名中小學生,有效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實質性擴大。”
政府購買民辦教育資源
重點在遠郊區縣規劃建設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辦中小學,引導個性化教育需求由公辦學校向民辦學校合理轉移。在公辦學校學位不足、入學矛盾比較突出的地區,由政府向符合條件的民辦學校購買義務教育學位,補貼辦學成本。鼓勵有資質、信譽好的民辦教育機構通過委托管理、購買服務等合作方式,向有需求的公辦中小學輸出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優質課程,或與公辦中小學合作開展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幫助公辦中小學提高辦學質量。比如2014年啟動的引進民辦教育機構參與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引進民辦教育機構參與中學學科教學改革、引進民辦教育機構參與郊區縣辦學。
課外活動計劃
課外活動計劃的實施力圖在破解三點半課后學生去哪、干什麼的難題,按照“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學生自願、社會支持”的原則,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形式開展。課外活動計劃在推進素質教育,強化首都核心功能上具有重要意義。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四個中心”的定位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更高的綜合素質,課外活動計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施平台﹔北京要率先全面實現素質教育,使多樣化、個性化教育需求得到更好滿足,課外活動計劃是一個有力的抓手。全市各中小學校普遍貫徹落實課外活動計劃的各項要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百萬中小學生在放學后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參加體育、藝術、科技活動。課外活動計劃的開展使城市、農村學生有了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均等機會,學生在也不必用更多的時間參加各種校外培訓班,在學校裡就能享受到優質、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藝術、科技教育活動。計劃不僅提供了足夠數量的活動項目,也引進了大批優質的社會資源,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因而廣受廣大群眾的稱贊和廣大學生家長的歡迎。
學區制
以街道行政區劃為基礎組建,實現學區內部硬件設施、人力資源、課程資源的共享。但是學區制並不局限於街道行政區劃,還會整體規劃,對優質資源相對缺乏的學區,引入行政區劃外的優質教育資源,以實現學區之間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和學區類似的形式還有教育集團、教育集群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目的都是擴大優質學校服務半徑,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
北京數字學校
2012年9月1日,由多位名師擔綱主講的北京數字學校正式啟用。本市中小學生、家長和教師可通過北京數字學校門戶網站(www.bdschool.cn)、歌華有線高清交互數字電視點播課程資源,足不出戶免費聽到名師的精彩授課。除登錄門戶網站,中小學生還可在歌華有線高清交互數字電視點播課程。歌華有線數字電視“公共教育”板塊專門開辟了“北京數字學校”欄目,提供1至9年級的名師同步課程資源。本市中小學生登錄數字學校需要進行身份認証,隻要輸入學生的學籍號和密碼就可以訪問名師同步課程資源,與其他同學、老師交流、討論和共享資源。自2015年12月7日北京市發布霧霾紅色預警以來,北京數字學校在網絡平台和歌華有線電視平台兩個渠道的總訪問量達到748萬次,12月19日(星期六)當天,北京數字學校日訪問量就達133萬(其中歌華有線電視平台74.84萬次,網絡平台58.28萬次)。《大家一起學》在歌華導視頻道17:30-18:30時段的收視率為0.21%,收視份額0.62%,收視排名為38,高於安徽衛視和江蘇衛視等一線衛視頻道。“北京數字學校”已成為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的主要平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