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中小學科學課成"雞肋"?"意思一下"就行了?【3】

2015年03月30日09:35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小學科學課成"雞肋"?"意思一下"就行了?

  科學教育專業“有人學,沒人要”

  為什麼缺乏科學專職教師,是沒有專業人才嗎?曾寶俊說,目前的科學教育專業有足夠的人才培養能力,但“有人學,沒人要”,“目前不少學校存在總額超編、學科缺編的問題。”曾寶俊說。

  在曾寶俊看來,現有的政策不太利於科學教師成長,這也是導致科學教師減少的原因。“比如職稱評定,現在要求學歷背景和職稱背景統一,小學科學課教師要評職稱,要在小學教育專業之后,加考物理、或者生物,而語文等教師就不需要。”

  具體到學校分配課時,科學課教師也沒有優勢。“以前,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的工作量系數是1.2,而科學課老師因為沒有課外作業,系數是0.8,現在才變成1。”曾寶俊說,但是,科學課更強調動手做,每上一節課,教師都要准備材料,熟練的教師至少得20分鐘,課程結束后還要收拾材料。這種工作量並沒有體現在教師的授課工作量中。

  專職教師少、工作量大等,使得很多科學課教師也沒有精力去開展過多的科學實踐活動,有些地方的科學實踐活動形同虛設。

  胡衛平建議,國家層面要重視科學教育研究和中小學科學教學。“在發達國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有科學教育研究課題,但我們國家目前沒有。”胡衛平還建議,重視科學課的師資,由有理科背景的專任教師擔任,而不是由教不了別的課的老師來教科學。“最后,還要按規定開足科學課。”胡衛平說。

  孫雲曉建議,首先,國家應盡快將小學科學課列為核心課程,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地位,從課時、師資配備、課程資源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其次,科學課程需要綜合性教師,要抓好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養,職前教育側重基礎教育理論的教學和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以及形成對科學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職后側重於實踐問題的研究和理論的提高。

  再其次,改革科學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式。科學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基礎教育階段科學課程的首要目標應該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興趣和熱情,並建立對科學的自信。在教學上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對科學的理解和科學方法的掌握,而不是對科學知識的死記硬背。

  最后,進一步減少高考對高中生學習科學的不利影響。通過高考改革,特別是考試內容的變革,保持和激發中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記者 張春銘)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