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語文課本"瘦身" "減負"是否該對古詩"動刀"【2】

2014年08月29日11:12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語文課本"瘦身" "減負"是否該對古詩"動刀"

  刪除古詩並非不學古詩

  以“減負”的名義將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誦讀”全部刪除,是否適宜?小學一年級不需要學習古詩嗎?針對上海此次教材修訂,社會人士提出質疑,上海市教委表示,會用非書面的形式引導一年級學生學古詩。

  對此,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劉強的第一感覺是“震驚”,他說:“本來我以為有8首古詩不算多,增加一倍到16首也可行,但全部刪除則匪夷所思。應該珍惜對孩子進行傳統經典文化教育的啟蒙期,給他們多一些民族文化的養分,不能都是白開水似的兒歌和白話文。”

  在劉強看來,一年級孩子有非常好的接受能力,應給他們最精華的東西。他說:“要為孩子的未來提供負責任的教育,經典流傳千年,怡情養性,如同孩子成長需要的母乳。‘減負’不能減古詩。以快樂教育或‘減負’的名義清除古詩,就像放棄母乳而用奶粉喂養孩子。”

  “古詩不以書面形式呈現,並不意味著一年級不需要學古詩。”賈煒說。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薛峰說,新教材改變了古詩教學的方式,通過課前兩分鐘、語文拓展課和學科活動等時間,以學生聽錄音或教師的示范誦讀,並跟著讀讀、誦誦的方式進行。他說:“古詩的學習既沒有識字、理解詩句意思的要求,更沒有抄寫和默寫的要求,重在引導學生在聽聽、讀讀、誦誦的過程中積累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情感美和音韻美。”

  記者在長寧區一家新華書店購買了小學一年級新版語文教材。教材不是光溜溜的一本書,而是裝在塑料袋裡的一套資料,包括一冊語文課本、一本識字卡片和兩盤磁帶。

  教幾首古詩可做教學探索

  隨著新版語文教材的面世,有人認為刪除古詩的做法有欠周全,教材修訂需要傾聽社會各界的意見。也有人提出,不能把修訂教材的問題無限擴大化。

  劉強提出:“修改教材是關乎孩子未來成才的大事,需要社會各界參與,不能由少數幾個教材編寫者說改就改。”

  據了解,為做好教材修訂,上海教材組和教研部門做了一系列調研工作。薛峰告訴記者,上海對3套語文教材的識字量、寫字量等進行全面統計分析,面向867名教師開展“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使用情況”問卷調查,收集教師對教材的意見和建議,還組織高校語文專家進行實地觀課、教師訪談和專題研討。

  《收獲》雜志副編審、作家葉開表示,盡管學校教師可能會用聽磁帶、讀讀誦誦的方式教孩子學古詩,但把“古詩誦讀”從教材中移除,可能會向教師傳遞這樣一種信號:“古詩是不重要的,學不學無所謂。”

  張人利則認為,不應把是否從課本刪除古詩這個問題無限擴大化,甚至擴展到“無視民族文化”的高度。他說:“教育不是簡單的學科問題,涉及對人的研究,非常復雜。小學一年級能不能教古詩、可以教幾首古詩,這是個學術問題,可以展開教學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如果發現多教幾首更合適,可以再加上去。”

  據介紹,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第二冊正在修訂,如何處理古詩尚未最終確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已組織團隊運用專業工具對整套小學語文教材做全面評估,征集一線教師對教材的意見,為整套教材的修訂提供依據。(記者 董少校)

(來源:中國教育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