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就業,落實就業政策、營造公平環境、提供幫扶援助、拓寬就業渠道,千方百計解決就業難題。
在香港,大學生怎樣就業?困難群體如何就業?政府、社會、個人,各自扮演什麼角色,擔負什麼職能?
今天開始,本版刊發系列報道,介紹香港就業方面的理念、做法、經驗,以饗讀者。
——編 者
【核心閱讀】
香港大學生就業,政府主要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直接提供工作機會則甚少。
香港各大學都有一個專門負責學生就業的機構,即就業輔導中心,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咨詢、心理輔導、市場信息等。
從大一開始,香港大學生就明確職業定位,一邊學習功課,一邊做好求職准備。
又到了一年大學生畢業的季節,約2萬名香港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即將走出校園,正式加入求職的行列。
在內地大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當下,一水之隔的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畢業生如何安排前程?香港也有大學生就業難嗎?
找到好工作並不容易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碩士畢業的周子樂剛剛拿到香港一家銀行管理培訓生的入職通知,這也是他畢業后獲得的第一份工作機會。他說,求職以來自己投遞了數不清的簡歷,歷經兩輪筆試、三輪面試才得到這次工作機會。
被問到畢業生是否感到就業難,周子樂說,在整體經濟穩定的情況下,香港今年就業環境雖然沒有內地嚴峻,但找到好工作也並不容易。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香港最新的失業率是3.5%,但隨著新一批畢業生加入勞工市場,失業率面臨上升壓力。
周子樂解釋,香港的大學生就業難未必是找不到工作,更多的是沒有找到理想工作。一方面是由於受全球經濟形勢不穩定影響,企業對“新鮮人”投放的名額有所減少,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香港求職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英才,香港的大學生面臨全球化競爭。
周子樂介紹,二者相比,后者的挑戰更大。在他應聘的過程中,競爭者有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不同國家和地區歸港的海外畢業生,這些有本身來自香港的,也有來自內地或其他地區的。
“看不到競爭對手,卻又是高手如雲”,周子樂說,這是在香港找工作的實際情況。他舉例說有一次參加面試,10名面試者中有6個都是海外留學歸來者,這些人英語流利、更具國際視野,本地畢業生反而是處境尷尬。
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每年有2萬多名畢業生從本地大學畢業。以去年為例,本地大學畢業的21628人中包括17136名本科生、2657名研究生,以及1835名副學士(相當於內地大專)。
及早確立職業定位
面對全球化競爭,香港大學生如何應對?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不足一年的韓涵表示,及早的職業定位是香港大學生比較常見的做法。
韓涵介紹,通常來說,香港大學生在入大學之后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都有清晰的目標。
以她個人為例,因為有意從事新聞工作,她從大一開始就積極參加學生報的工作,力求學以致用。她也曾經擔任了大學學生報一年的編輯工作,其間除了關注校園新聞,還做過關於新移民、古建筑保育等社會議題,與現在從事的工作相關。
韓涵說,明確職業定位之后,做求職准備和應對挑戰就可以有的放矢。她表示,香港大學生主要通過課余時間兼職、寒暑假實習等形式來完成求職准備。
各大學也很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實習或短期工作。比如,香港理工大學要求學生就讀期間必須有一次去外地實習或進修的機會。香港中文大學每年都組織寰宇暑期實習計劃,讓約300名學生可到內地和海外的城市進行全職實習。香港的青年機構還推出香港大學生暑期內地實習計劃,組織1000名香港大學生前往內地各省市的國有和民營企業進行1個月的實習。
韓涵在大二暑假的時候曾經在香港一家本地報社實習3個月。韓涵說,實習期間與一線的記者一起工作,親身見識了報社的真實工作環境和狀態,對於明確職業目標,迎接職場國際化挑戰大有裨益。
政府很少直接提供崗位
現任一家投資銀行研究部分析師的彭文雯屬於職場的佼佼者,香港大學一畢業就直接進入了國際投資銀行。頂著亮麗的光環,彭文雯說,自己最終能進入投資銀行工作,與學校的專業培訓和幫助密不可分。
彭文雯說,求職期間,簡歷的格式、內容、裝訂都受到大學就業輔導中心專業老師的指導。筆試和面試期間,也受到過學校聘請的資深人力資源顧問的演練。
彭文雯介紹,香港各大學都有一個專門負責學生就業的機構,即就業輔導中心。大學就業輔導中心是一個集咨詢、心理輔導、人才市場、就業教育為一體的就業機構。學生畢業前,都要經過職前培訓、暑期實習和畢業生就業服務,經過“包裝”走向職場。
就業輔導中心不時舉辦招聘講座,請知名企業來校園招聘和職前教育。彭文雯說,自己求職期間就參加過很多的招聘講座,了解到企業招聘時對所需人才的具體要求。
就業輔導中心還有一個香港各高校網上聯校求職系統,及時發布第一手的就業招聘信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隨時與適合的雇主取得聯絡。
特區政府也積極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保障大學生就業,如香港法例保障大學生求職不會因年齡、性別、種族、家庭背景等受到歧視。
勞工處就業科還專門設置了教育就業輔導組、統籌招聘組、擇業輔導組等機構,免費為大學生求職就業提供協助,對大學生就業開展實質性的指導。
不過,彭文雯說,在“大市場、小政府”的香港,實現就業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個人和學校。政府主要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而直接提供工作機會則甚少。
彭文雯說,大學生適應市場的職前准備和學校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這兩大因素是推動香港大學生就業不愁的關鍵。
根據香港大學近期公布的2012年度畢業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該校連續7年錄得全面就業,就業率達99.7%,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由2011年的18350港元上升至19598港元,同比上升6.8%。(李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