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村孩子“打通”上升渠道--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為農村孩子“打通”上升渠道

張魁興

2013年05月27日07:2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5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農村孩子為何不願躍“龍門”》的文章說,高考臨近,堂兄家的女兒突然決定放棄高考,這讓堂兄急得坐臥不安,一天幾個電話找人勸侄女。侄女的反應倒很平靜:“上四年大學,一年得花兩萬多,到頭來工作還是不好找,不如現在出去打工。”侄女說,在她就讀的鄉鎮高中,由於升學率低,上好大學難,棄考的同學屢見不鮮,“除非你考上一線名校,否則念書的路也不平坦。”農村孩子棄考傳遞出一個信號:底層上升通道受阻,社會階層固化趨勢加劇,貧窮將會代際傳遞,一代窮世代窮。文章總結說,促進教育公平,讓每一個孩子享有平等機會,才能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在中國古典十大悲劇之一的《琵琶記》中有這樣一句唱詞:“朝為田舍?,暮登天子堂。”意思是,年輕時的書生經過進取,學有所成,年長時考取功名,朝拜天子,鼓勵人們勤學進取,即使是農民的兒子,也有朝拜天子的機會。“鯉魚跳龍門”的故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自隋唐以來,科舉制度的發明,使中國社會各階層間的流動成為可能。特別是全國統一高考后,許多農家子弟憑借努力,改變了自己的身份和命運,從而實現了階層間的流動。因此,為了讀書農民是非常舍得投入的,砸鍋賣鐵供孩子讀書者有之,賣血供孩子讀書者有之,甚至到城市乞討供孩子讀書者也有之。

  然而,曾幾何時,農村孩子對讀書失去了動力,家長對供孩子讀書也失去了“興趣”,“讀書無用論”正在農村抬頭蔓延已經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有一段來自農村坊間的順口溜印証了這一事實:“上學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資也不高,還不如個打工仔。”誰都期望“鯉魚跳龍門”,但是讀書卻變得越來越困難,跳“龍門”變得越來越難,讀書無望,誰還對讀書感興趣呢?正如文章所言,過去10多年間,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增大,但農村生源在重點大學所佔比例卻逐年下降。北大的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降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也僅佔17%。不少農村學子放棄高考,因為向上通道越來越窄,誰還敢期望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讀書改變命運曾經是我們的憧憬,更代表著公平公正,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不願躍“龍門”了。其實,在筆者看來,這不是農村孩子的真實想法,而是農村孩子在現實面前的無奈選擇,因為即使抗爭也是徒勞的。一是由於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平等,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根本不能在同一起跑線上賽跑,城市動輒上億元建設的優質學校農村想也別想,進高校特別是進重點高校的農村孩子必然越來越少。二是就業時“拼爹”游戲越來越嚴重,即使你進了高校,沒有好父母好關系,你也找不到好工作,也難以向上晉升。最近發生的幾起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的“破格提拔案”,究其原因,都是那個好爸爸在作祟。有個好爸爸一切就OK的社會,誰還能期望公平公正!

  要讓一個國家有希望,就得讓公民看到或切身感受到希望之光。比如,讓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樣享受平等的教育,讓有好爸爸的孩子和弱勢群體的孩子一樣實現平等的競爭。我們不能鼓勵孩子做“人上人”,但一定要讓農村孩子對讀書有“鯉魚跳龍門”的誘惑,不能有“讀書無用論”那樣的尷尬。麥子的一篇《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曾經引起了共鳴,但是如今“即使我奮斗了18年也無法與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現實卻讓人心寒。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日即將來臨之際,補齊農村教育“短板”、打通一切有違公平晉升渠道的社會反思,不僅能燃起農村學子的希望,也會推動社會進步。(河北 職員)

 

 

(責編:袁勃、熊旭)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