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荊山路小學開展“慶六一 千條紅領巾擺國旗傳遞我的中國夢”活動,千名小學生通過讓紅領巾帶著自己的夢想,拼湊成五星紅旗,來表達我的中國夢,抒發對偉大祖國的敬仰和熱愛之情,喜慶“六一”兒童節。
趙東山攝
近日,安徽蕪湖舉辦的風箏文化藝術節,在蕪湖夢幻王國廣場舉行。來自一家美術學校的百名兒童,在風箏上現場彩繪。孩子們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放飛風箏、放飛夢想。
孫 芮攝
5月23日,浙江省建德市欽堂中心幼兒園開展迎“六一”趣味比賽活動。孩子們利用廢舊油漆筒、易拉罐、車輪胎等物品制作成的體育用品,開心地參加踩高蹺、手推滾筒、滾輪胎等比賽,喜迎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
寧文武攝
近日,西安市遠東二小舉辦首屆主題為“五彩水滴熱愛科學、奇妙科技放飛夢想”的小學生科技節。
圖為學生在展示“變廢為寶”的手工作品。
王力鵬攝
5月24日,錦州小學生自我創意展才藝迎“六一”。小學生用蛋殼、泥巴、油彩等廢棄材料創作出校園兒童小制作、小作品1600余件,孩子們享受到勞動成果與動手的快樂。
李鐵成攝
日前,深圳博物館舉行了“博物館奇妙之旅”“非遺手工坊”等一系列主題活動。圖為孩子們在深圳博物館學習面塑技藝。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近日,北京叮當劇團志願者(后)幫一名華奧學校的學生試穿演出服裝,男孩身上所穿的服裝均為志願者和孩子們手工制作。
馬 平攝
日前,湖北襄陽陽光未來美術學校舉行“變廢為寶巧利用”廢舊月餅盒手工制作比賽。小學生用收集來的各種廢舊月餅盒為材料,制作出人偶挂飾等家庭實用小物件,實踐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
龔 波攝
打彈珠、跳皮筋、踢毽子……多少曾經的童年游戲,在時下的校園裡、空地上已經不見了蹤影。科技的進步讓電子玩具、網絡游戲等高科技玩具,幾乎充斥了孩子的課余生活。生活便捷了,可是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在動手過程中得到的樂趣卻少了。“宅”生活,在無形中“偷走”了孩子的動手機會。
隨著時代變遷,孩子心中那份樂趣也在改變。一位“80后”小學班主任說:“當年我讀小學的時候,書包裡常裝著橡皮筋或是毽子,一到課間10分鐘,大家就興奮地跑出去玩一把,現在的孩子還得讓我把他們‘趕’出去,有些孩子是寧可坐著也不願站著。”如今,面對海量的信息、趣味的游戲,不少成年人都難以抵擋,何況孩子。因此,就更應該讓孩子在實體世界、與人交往、體驗生活中獲得快樂。
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強,從長遠看,可能會影響以后的心智發展。在童年,該干的就是要以最自然天真的狀態,拼命玩耍、使勁撒歡、探索生活、動手嘗試。我們常常追問,“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喬布斯”,翻看喬布斯的傳記,小時候喬布斯的父母從未將他送進培訓班補習班,而是充分鼓勵他進行“瞎胡鬧”式的科學探索。
童年是一段不可逆的時光,不像信用卡裡的金錢可以透支。其實,與小伙伴一起游戲打鬧、到游樂園蹦蹦跳跳的時光,都將是孩子們最寶貴的記憶。現在的孩子雖然鮮有在河裡摸魚抓蝦的快樂,但適當做一些家務勞動、小手工、小實驗,都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當我們不用再逼著孩子們埋首於分數世界……隻有到那一刻,我們才能輕鬆且毫無愧疚地對他們說一聲:親愛的孩子,兒童節快樂”,一條微博引起了很多家長的感慨。在生活中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對知識和常識進行一定認知積累,這些對於心智處在成長發育期的兒童來說,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