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京報》調查數據顯示,有30.62%受訪學生在大四開學后開始為就業做准備,另有11.4%學生在考研失利后選擇加入到找工作的大軍中。其余包括在研究生階段開始為求職做准備的則約佔到25.73%。
“這說明約70%的大學生多在大四或大四下學期才開始找工作,顯然晚了。”針對該調研結果,中國就業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葛玉好分析稱,就業難,與多數大學生准備時間晚有一定關系。
剛進大學就要為就業做准備嗎?昨日,受訪學生和專家就此展開探討。
觀點
1 進大學就做清晰職業規劃
葛玉好認為,如果大學生計劃日后就業,一入學就需要考慮畢業后的擇業情況,具體而言,需要利用休息日或節假日,有意識地學習英語口語、面試技巧,多參加社會實踐工作增進交流等。對此,英才網聯職場專家苑航表示贊同。
“大學生一到大學,就應該做清晰的職業規劃。”苑航說,學生如果想考研,就可以專注於學習,而如果想畢業直接工作,就可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尋找實習機會,“不想跨專業求職,就找和專業對口的實習單位。”
大學生就業培訓機構“優職英才”人力資源部總監蔣玲稱,一些隻注重學習但未做求職准備的大學生、研究生,找工作中因目標不明確、性格問題等往往會遇到各種困擾,最終導致求職失利。
2 大三或研二前應隻抓學習
一入學就確定擇業情況,是否為時過早?已經拿到7個offer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應屆本科生於同學有著和專家不同的觀點。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比如說你想吃飯,但還沒吃到飯,就要吃面了,會喪失掉嘗試很多東西的機會。”於同學說,他剛進大學時,就沒打算確立職業目標。直到大三與好友創辦一個影視工作室后,他才考慮最終畢業去向。
他參加過7次面試,且“逢面必過”,根據他的經驗,他不希望將一個人過早框死在一個領域內,比如過早確立就業目標乃至方向。要不斷涉獵其他東西,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求職方向。“大三確立目標確實比較合適,因為大一大二給了你充分時間去發掘自己。”
清華大學應屆碩士生畢同學也認為,不應如此早地為就業開始做准備,“大學前兩年、碩士的前一年都是學基本課程,應該不要考慮別的。”不過,盡早確定求職行業方向還是應該的,“比如決定以后做金融,就可以前兩年多讀金融書,多考証書,大三、研二再做相應實習,也會讓用人單位感覺規劃得有條理,不是盲目的”。
3 沒實習經驗難獲雇主青睞
《新京報》調查數據顯示,近一半受訪者曾參加過與就業相關的實習,時間為半年內,有26.48%的應屆生參加了半年以上的實習。然而,仍有26.71%應屆生未參加實習。
“沒有實習經驗的多不予考慮。”北京一家預算公司經理古先生介紹,相對而言,他會選擇聘用有實習經驗的大學生。
在古經理眼中,大學生在四年中會有許多實習機會,但如果到頭來沒有任何實習經歷,或只是蜻蜓點水,他會懷疑該學生的職業態度問題。
“畢業前一年開始實習一點都不晚。”清華大學應屆碩士生畢同學經過和同學們交流求職經驗后總結,此時開始實習,每次實習至少三個月,會比從大二、研一開始,做四五份僅有一兩個月的實習,更受用人單位青睞,也更能讓學生對實習單位的業務流程,乃至整個行業更有了解。
求職故事
海投百份簡歷僅1個offer
一受訪畢業生從未實習過,面試20次沒找到合適工作,感嘆准備太晚
參加了20多場面試,武漢某所高校的本科應屆畢業生張玲(化名)的工作仍沒有著落。雖然一到大四就投入求職大軍,可回看自己大學生活,張玲覺得,自己准備得還是太晚了。
“投沒投簡歷都不記得”
張玲的專業是廣播電視,但比較“宅”的張玲,並不太喜歡這個專業。大學四年,從未去參與過專業方面的實習。她找工作的方向,是商務運營。
“我有這方面的實踐經驗,也比較喜歡。”張玲所說的經驗,是大二、大三時的2、3段網絡推廣兼職經歷,分別是給一家眼鏡店和一個微博營銷團隊的網帖、微博回帖,“發一些"這家的東西效果很好"之類的話,有點像網絡水軍。”張玲坦言,她並沒有去學習過商務運營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
張玲一共投出約百份簡歷,絕大部分簡歷是通過招聘網站投遞的,“招聘網站會推薦很多相關的招聘信息,看著差不多的單位我就打鉤。”張玲說,她總共參加了20次面試,大部分是網絡投遞的結果,“有時接到面試通知電話,我都想不起來這是個什麼單位,就連投沒投過簡歷都不記得。”
張玲接到過1份offer,不過由於不太理想,她並沒有與公司簽約。
雖然專注的求職領域是商務運營,張玲說,一年前,她才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時尚,但由於不太自信,求職過程中,她沒有向時尚方面崗位投過簡歷。
“就業准備做得有些晚”
離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張玲也有些著急了。“可能是我准備得不太好。”她也開始總結其中的原因。
張玲說,面試時,有時是群面。通過他人的自我介紹,她發現,競爭者中有的是商務“科班”出身,有的能“列出”長長的實習、實踐經歷,“跟他們比,我能介紹的經歷太少了。”在這兩者中,張玲覺得,實踐經歷對找工作的影響更大。
張玲說,回看自己大學的經歷,發覺自己就業的准備做得有些晚了,“這四年不該碌碌無為,要多參加實習,多積累經驗。”作為“過來人”,張玲認為,最理想的時間,是大二暑假就開始做就業准備,計算機、外語或考取從業資格証等專業技能,也是她認為重要的就業准備工作。
張玲說,下一步她會繼續投簡歷,找一份過渡性的工作,給自己提供物質保障,在此前提下,她打算去學習一些時尚方面的理論知識,並參加培訓班,為自己今后向時尚界“進軍”做准備。
記者許路陽 盧漫 申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