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多數縣區的校際差異比發達國家還要大,相當一部分鄉鎮和農村學生成績達標率不到40%。”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兩會上的發言,引起了很多代表委員的共鳴。校際差異拉大造成“名校獨大”:動輒上萬人的超級名校,好教師和好生源越來越多﹔周邊的學校“失血嚴重”,越來越弱。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種“大樹底下不長草”的怪象該剎剎了!
“好老師和好學生留不住,長此下去,弱校的教學質量隻會越來越差。”全國人大代表姜蘭對此非常憂慮。校際差異拉大,導致升學競爭惡性化、學校招生權貴化、職業教育邊緣化、出國留學低齡化等亂象,寒門子弟升學機會不斷減少。
“名校獨大,危害甚大!其他學校沒法活了,這不是受教育者的福氣。”張志勇代表認為,如果一個城市中既有人文見長的高中,也有科學創新見長的高中,有外語見長的高中,還有藝術見長、體育見長的高中,那才是一片千姿百態的樹林。
朱永新建議改革現行的教育考評機制,“如果評價教育政績不是看當地最好的學校怎麼樣,而是看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的差距大小,相關領導就會去抓教育均衡。”
“解決擇校問題,先要解決縣區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問題,消除縣區內的擇校現象,這就要求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新增教育經費重點向薄弱地區的薄弱學校傾斜。”全國人大代表張學勤說。
“名校擴張,擴的不應是收費范圍,而應是優質教育資源。”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淮陰中學校長張元貴建議組建學校共同體,把薄弱學校交給優質學校去辦,捆綁考核,調動雙方提升教育質量的積極性。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