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第二課堂”引憂慮
記者採訪部分中學教師發現,在校老師們對學生在外補課也心存擔憂。
劉芳說,學校普遍推行“績效考核”,學生的中高考成績算作考核的一部分。“禁補”“減負”令下,老師課時減少,作業量也減少了,但學習內容並沒有減少,考試范圍也沒有縮減,要想保証知識教授和學生成績,這不僅要求老師必須提高單位時間的授課質量,更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和自主性。
但現實情況卻不盡理想。太原市某中學英語老師溫添鳳有20多年的教齡,她無奈地說,在高強度的課堂中學生難免“消化不了”,隻得到校外的輔導班補課,長期下去則會導致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降低,對校外補課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學生學習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往往並不主動想辦法解決,而是被動接受補習班老師所謂的“一對一針對性指導”。這就導致家長、學生和本校老師之間的溝通日漸減少,很容易造成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的尷尬局面。
補課使學生有了“第二課堂”,“第二課堂”較有選擇性和針對性,有的甚至請好幾個老師為一個學生打造一套個性化學習方案,看似“量體裁衣”的專業性成為一些補習班的“金字招牌”。但由於國家尚未出台針對補習班的監管和治理政策,導致全國學生補課市場缺乏統一管理,質量良莠不齊,現狀堪憂。
“補習班的老師很難說水平怎麼樣,很多培訓學校聲稱自己的師資是‘全省名優教師’,但挂羊頭賣狗肉的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家長和學生不了解情況盲目報名,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溫添鳳說。
專家:“減負”需要釜底抽薪
劉芳說,雖然現在很多學校針對“減負”提出了“有效上課,有效作業”的策略,但如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巨大挑戰。一方面要求學校老師改善教學質量,採取“家訪”等方法,加強師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共同改善學生的學習問題,增強學校老師的信任度,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另一方面,“減負”意在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但中、高考的考核標准仍然是學生的應試能力,與減負目的背道而馳,改革“應試”現狀成為當務之急。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雖然政府一直在推行“禁補”“減負”令,但由於廣大學生有旺盛的需求,因此“補課風”依舊越刮越猛,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在不斷加重。“一方面,義務教育資源不均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學一些、早學一些,以便能進入更好的學校。另一方面,中高考制度沒有實質改革,單一的學科成績還是升學選拔的重要標准。”
熊丙奇說,在學校減少作業量后,很多學生去上社會上的培訓班,據統計,中國的學科培訓市場每年達2000億元,給家庭帶來很大經濟負擔。
“要做到真正減負,政府就要轉變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模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另外,政府還應打破‘教招考’一體化的考試招生格局,實現教招考分離。”熊丙奇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