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就地高考等不得也急不得【2】--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就地高考等不得也急不得【2】

——專訪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談鬆華

承載萬千期待,也背負種種質疑,隨遷子女就地高考方案從醞釀到各省具體政策陸續出台,一路走來似乎順利。談鬆華:具體政策出台必須考慮教育資源供給和城市承載力等因素,需要完善的配套支撐。
2012年12月12日08:1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記者:在黑龍江、安徽、山東等已出台具體政策的省市,大多通過設定“准入門檻”的方式劃定標准。這一做法是否合理?“門檻”設定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談鬆華:籠統限制這一部分人群在居住地受教育、參加考試是不應該的,但在教育資源配置、城市承載力等因素制約下,因地制宜設定條件是現階段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在設定“門檻”時,既要最大限度地考慮隨遷子女及其家長的訴求,也要充分論証教育資源供給能力和城市承載力,要與當地經濟發展、教育資源、文化基礎、就業流向等多方面密切配合、關照。

  北上廣為何難以落實?

  如今,“北上廣兵馬未動,就地高考改革有名無實。”成為新的感嘆。對此,談鬆華認為,北上廣作為人口流入重要地區,情況復雜,既要防止“門檻”過高無益於解決問題,也要避免“門檻”偏低導致城市承載力決口、教育資源供給乏力、本地居民利益受損等問題。

  記者:北上廣等地具體方案難以落地,主要受哪些因素制約?

  談鬆華:具體政策出台必須考慮教育資源供給和城市承載力等因素,需要完善的配套支撐。現在是一個艱難的論証、制定過程,需要兼顧協調各方面利益,單從任何一個方面看都是不利於解決問題的。這是北上廣態度謹慎的原因。

  從教育供給的角度看,我們做過一個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北京、上海小學階段的非戶籍學生分別佔到46%和47%,初中階段分別是27%和30%。前年海澱區曾推行義務教育階段非戶籍學生享受和戶籍學生“同城待遇”的改革措施,結果當年和2011年非戶籍學生就分別增加2000人和6000人。門檻設置的高低,需要對增加多少教育資源進行嚴格測算。更重要的制約來自人口規模增加帶來的城市承載力大小的論証。以水為例,有數據顯示,在深度開採地下水的條件下,目前北京人均佔有水量不到世界的1/10。除此之外,還有可能引發醫療、交通、住房等一系列問題。

  記者:目前,公眾最大的擔心有兩個:一是利益分配會不會傷及自身﹔二是制度設計會不會為高考移民流向分數“窪地”留下空隙。擔負解決教育不公平使命出台的“就地高考”政策,如何規避新的教育不公產生?

  談鬆華:這些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制度設計規避。“就地高考”的首要條件是:隨遷,即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在居住地有穩定工作﹔在居住地接受過義務教育后尋求更高的受教育機會,即擁有居住地學籍。當然,各地對學籍年限的規定有所不同。這就從制度源頭將其和為了單純尋找高考“分數窪地”而在高考前轉入的“高考移民”區分開了。

(責任編輯:林露、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