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重构职教生态 图谱赋能专业升级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技能人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同科学院”)以水生态修复技术、工程造价、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三大专业为试点,以人工智能与图谱技术为引擎,构建“岗位—课程—评价”全链路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数智赋能、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改革新路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精准性与适应性,更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探索出了有效可循的实践路径。
以岗位能力模型驱动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
数据驱动,构建动态岗位能力模型。同科学院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广泛采集全国超30万条招聘信息(覆盖浙江省内岗位超1.8万个),结合校企合作单位反馈、行业报告与毕业生就业数据,构建动态更新的岗位能力模型。例如,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通过分析71592条岗位数据,提炼出水环境检测与治理员、城市水生态景观设计师等15类典型岗位需求,并拆解为技术能力、工具能力与素质能力三大维度,形成精准的能力指标体系。
AI赋能,智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岗位能力模型,学校引入生成式AI技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智能化编制与动态调整。通过课程重复度分析、完整度分析与相似度分析,AI系统可自动生成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框架及毕业要求支撑矩阵,并结合行业趋势实时优化。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通过AI分析全国20万条招聘数据,智能匹配造价师、招投标专员等岗位需求,重构课程体系,新增数智施工管理、工程招投标数字化实践等前沿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提升40%。
校企协同,打造“双元育人”新生态。学校与中电建、浙水股份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评价。例如,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联合企业开发生态水利工程数字化实践课程,将真实工程案例融入教学,实现“课堂即工地、学习即实践”的沉浸式培养。每门课程设置2-3周校企联合项目综合实践,由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跨专业任务,强化职业能力与岗位适应性。
以数字图谱技术重塑教学新生态
专业图谱:可视化呈现育人全链路。同科学院创新构建“专业图谱—课程图谱—能力图谱”三级可视化体系,以层级关系、前后置关系与关联关系串联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要求,形成结构化系统网络。例如,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图谱涵盖12个专业思政大点、273个融合案例,并关联岗位能力、竞赛要求与证书标准,助力学生快速掌握专业整体脉络,明确学习路径。教师可通过图谱精准定位教学重难点,动态调整教学进度,提升教学效率。通过图谱的完整度分析与交叉点挖掘,学校发现并补充了15%的课程内容空白,推动专业群间协同创新。
AI助教:24小时智能伴学新体验。每门专业核心课配备专属AI助教,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支持多模态交互与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通过分析学生在图谱上的学习数据,AI助教可实时推送薄弱知识点微课、虚拟实践场景等资源,破解实训资源不足难题。例如,《数智施工管理》课程嵌入AI虚拟工地场景,模拟施工放样、智慧管理等实操环节,强化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可根据图谱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学习效率提升30%。
任务引擎:项目式学习激活创新能力。引入“任务路径”教学模式,以真实岗位任务为导向设计跨专业学习项目。例如,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需完成“某商业综合体造价预算”综合任务,系统实时反馈达成度数据并生成能力画像,助力学生针对性提升。通过专业图谱揭示课程间交叉点,学生可自主探索跨专业融合路径,激发创新思维。
以数据画像驱动教学闭环优化
达成度分析:从经验判断到数据说话。依托“学在同科”智慧教学平台,全过程采集学生课堂互动、图谱学习等数据,构建“项目—课程—专业”三级达成度评价体系。课程层面自动生成技能掌握热力图,专业层面每学期输出AI达成度报告,分析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目前,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提升25%,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3%。
思政评价:隐性育人显性量化。专业思政图谱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等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可观测的273个融合案例,并通过学习行为数据(如案例点击量、讨论参与度)量化思政教育成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同时教务部门可实时监控各课程思政融合情况,优化教学设计。
社会反馈:企业评价提升质量话语权。引入企业导师评分、实习考核与雇主满意度调查,形成多元化评价机制。企业评价权重占比提升至30%—50%,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由企业说了算”。相关校企联合评估显示,企业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满意度较改革前显著提升,重点岗位匹配度达92%。
从专业升级到生态重构
打造“五金”建设标杆。通过知识图谱与AI技术深度应用,同科学院三大试点专业建成“金课”18门、开发“金教材”23部、培育“金师”12人,并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育人项目)10个,形成“专业—课程—师资—基地”协同发展的“五金”生态圈。
服务区域发展。聚焦浙江省“绿色低碳”与“智能建造”战略,同济学院为行业输送大量“能干、肯干、实干”的技能人才,参与杭州智慧河湖建设、钱塘江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真正实现“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人才留在需求链上”。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以专业图谱为重要载体,破解传统教学中“供需不匹配”“评价不科学”等痛点,构建起“岗位能力引领、图谱技术赋能、多元评价协同”的职教新生态。通过构建岗位群、强化职业性、深化校企协同评价,学校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数智+职教”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职教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文/张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