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点亮青少年科学梦想

——安工大探索科普教育新模式

2024年06月26日08:17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点亮青少年科学梦想

“为什么自行车停下来要支架,但在运动时却不需要?”“夏天我们去游乐场,水上滑滑梯是什么形状?”近日,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安徽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安工大”)物理实验厅热闹非凡,马鞍山第八中学学生正在这里进行一场沉浸式科普体验。安工大物理实验中心负责人孙文斌利用陀螺实验、最速降线等装置,巧妙地展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学生围拢在他身边,全神贯注地观察、聆听,并与他频繁互动,共同探讨科学奥秘。

近年来,安工大积极探索高校引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先进科学仪器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向马鞍山市青少年传播科普知识。这一做法取得显著成效,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建设科普教育基地

安工大物理实验厅始建于2007年,目前已建成300平方米场馆,配置了展现力、热、电、光、磁等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演示仪120余台。如今,这个物理实验厅已作为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安工大17位物理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到科普工作中,化身“百科全书”,向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

身为安工大物理实验中心负责人,孙文斌坚持科普教育已有17个年头。他深刻地感受到,科普的难点不在“科”,而在“普”。

“科普不是讲晦涩难懂的道理,也不是刻板无趣的解说,而是通过展示科学现象让青少年爱上科学,进而走上探索科学的道路。”孙文斌对记者说。

在安工大物理实验厅内,各种各样的实验装置将共振现象、机翼压差原理、磁悬浮电机技术、光学幻影等高深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实践体验。青少年们在老师的悉心讲解和指导下,感受这些装置的神奇魅力。通过操作电磁驱动装置等实验仪器,同学们享受到科学知识的乐趣。

孙文斌说:“这里的每一台实验仪器都有故事。这个实验厅经过多次搬迁和组合,才形成如今的规模。因此,我们会竭尽全力发挥它的作用,让每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据统计,该校每年接待来自马鞍山七中、湖东路二小、东苑小学等学校的中小学生达30余场次,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组建志愿者服务队

近年来,安工大积极举办科普活动周、科普开放日、中小学生科普校园行、科普讲座等活动。学校选派教授、组织学生社团前往马鞍山二中、红星中学、马鞍山科技馆等地传播科普知识。

“原来地球这么小,太阳那么大”“声波炮真厉害,有的声音耳朵也听不到”“快看,这个机器能识别出我们”……周末的马鞍山科技馆一片热闹景象,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耐心地为孩子们解释科学现象。这些志愿者来自安工大“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

安工大“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现有研究生65名、本科生50名,他们定期为青少年举办各种科普活动。

“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安工大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研究生陈志乐介绍,志愿者服务队曾名为“数理行知”,后改为“蒲公英”,寓意着科普教育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飘进千万个孩子的科学梦中,飘进未来科学家们心里。

自成立以来,“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在马鞍山市湖东路二小、佳山社区、金家庄街道等设立了10个“移动科技馆”,举办300余次科普讲座、研学及支教活动,累计服务中小学生超1.5万人次。

安工大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研究生吴智璞是“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他几乎每周都会参加科普活动。“每当看到孩子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我就深切体会到,参与科普志愿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吴智璞说。

“下一步,我们将动员更多院系、更多专业的师生参与到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开展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科普活动,用科普教育点亮青少年科学梦想。”安工大党委书记陆林表示。

(记者 洪敬谱 通讯员 张 苒)

(责编:郝孟佳、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