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从“单向流动”到“双向奔赴”

大湾区高等教育聚集优势日渐显现

本报记者 张 盼
2024年06月21日08:2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
闫兰勤摄(人民视觉)

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近日共同宣布推出“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以进一步加强两校学生在学术、科研及社会活动方面的互动交流,并于“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通过“科目共享”和“学分互换互认”等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数月前,深圳大学设立香港校区,中山大学也在香港设立了高等研究院。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从先前港澳高校到内地设立教学机构的“单向流动”,发展为如今的“双向奔赴”,大湾区高等教育聚集优势日渐显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加快完善,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增强大湾区教育协同效应

香港作为世界顶尖大学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5所大学位列世界百强,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享誉国际。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香港高等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教学质量高、基础研究强、国际联系广、与内地合作实。推动香港与内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可将香港的优势教育品牌、一流教育资源引进大湾区,发挥“国家所需、特区所长”的作用。

截至目前,广东已建成4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年迎来建校十周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于9月开学。此外,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大学(深圳)和香港都会大学(肇庆)也都在筹建阶段。

自从港科大(广州)2022年9月开学以来,其与港科大两校已有近1300名学生到访对方校园,涵盖实习、文化交流、业界考察及比赛等交流活动,另有超过250名同学参与线上课程。

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还将进一步深化“跨校园学习”安排,落实“学分互换互认”,并通过“科目共享”机制,增加部分学科名额,以鼓励两校学生深化互动。作为大湾区首个将传统学科和融合学科结合的跨境、跨校园研修计划,两校创新互联的课程设计是“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的重要一环,目前共计约有1500个科目供本科生报读,包括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等热门学科。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认为,“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将进一步汇聚两地校园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两校学生带来更灵活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香港有实力、有能力通过与内地合作办学的方式,积极参与大湾区乃至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增强大湾区教育协同效应。”她说。

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纲要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此前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主要是港澳大学“北上”设校,如今随着深圳大学、中山大学赴港办学,大湾区高校合作办学实现了“双向流动”。

“深圳大学设立了香港校区,接下来,将继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学分互认等项目,加大力度鼓励师生参与跨境实习、研究和创新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说。

深圳大学香港学院近日发布招生简章,以港澳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实施四年制本科学历教育。2024年招生专业为网络与新媒体,分为视听传播方向和网络传播方向。除了设立香港校区,深圳大学还与香港多所大学都建立了合作,覆盖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八大公立大学,涉及教师合作科研、学生联合培养、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此外,深大参与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创办。

中山大学今年也在香港设立了高等研究院,记者从校方了解到,相关建设工作正加紧推进,将充分借助香港的区位优势,吸引全球顶尖学者,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室,为尖端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提供条件,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中山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在广州、珠海、深圳这3个湾区城市办学,通过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说,该校将积极融入大湾区,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做出新的贡献。

推动粤港澳产学研深度融合

随着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融合持续深化,广东省招收港澳学生规模日渐扩大,如今具备招生资质的广东高校达71所,广东高校现有在读港澳学生1.5万人,规模居全国首位。

为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通过粤港澳三方或两方的紧密合作,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境科技、纳米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重点领域集智攻关,广东分3批启动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1家,其中22家依托广东高校建立。在支持高校共享科技资源和成果方面,广东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可按规定向港澳开放。例如中山大学的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天琴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与科研仪器设备,均对港澳开放共享。

在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双向奔赴”中,同样少不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广东联合香港共建18个青创基地、联合澳门共建5个青创基地,协同港澳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合力优化港澳高校人才的政策、生活环境。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共2161个团队、近万人报名参赛,现场签约项目73个,意向合作金额12.5亿元,48个大赛项目落户珠海香洲。

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去年在深圳开园,这是大湾区首个实际落地的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目前已组建4个科研平台入驻职教园,主动对接港澳产业发展需求,与香港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产品落地。

“我和伙伴一起创办的公司,很有幸成为首批入园的孵化项目。对于创业青年,学校免租减费、提供技术指导,让大家放心大胆去创去闯。”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就读的香港学生刘康华说。

(责编:李依环、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