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专项计划:让更多学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

2024年06月18日08:07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专项计划:让更多学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

日前,一位“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致谢登上热搜。这位同学论文致谢的第一句,是“感谢党和国家给每位学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她本人正是受益于国家专项计划,才得以从小县城走出来,接受良好的教育、看到广阔的世界。

事实上,自2012年教育部启动专项计划以来,因此改变命运的学生数不胜数。这些年来,专项计划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李立国。

记者:专项计划已走过12个年头,对其效果您如何评价?

李立国:我国自2012年起面向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实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分为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与地方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原贫困地区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

专项计划实行动态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的每年招生1万人增加到每年招生10万人以上。12年来,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超过100万名学生通过专项计划被重点高校录取。

专项计划增加了农村地区和原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引导和促进了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水平。比如,迪庆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受自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迪庆教育起步晚、底子薄。依托国家专项计划等政策,迪庆州近年来共向优质高校输送学生1000多人。考上大学的孩子,不仅能带动自己家庭脱贫,还能反哺家乡发展。

记者:专项计划实施以来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近年来,专项计划政策有什么新变化?

李立国:专项计划实施12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和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现实,我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随着形势的变化,专项计划也在不断完善优化。

第一,专项计划的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受益区域和人群逐步增加,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12年来,专项计划每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区域由原贫困地区扩大到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区,增加了这些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二,专项计划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之后,原贫困地区学生在高考招录时还能否享受国家专项计划政策,这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门明确,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贫困县脱贫后,仍可继续享受国家专项计划政策。

第三,专项计划带动地方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专项政策,扩大了政策覆盖面和实施成效。各省(区、市)在国家扩大专项计划的基础上,按照专项计划内在要求,依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本地高等教育资源,制订了地方所属重点高校进一步提高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政策措施。如甘肃省高考专项计划招生包括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地方专项、建档立卡专项(原精准扶贫专项)、革命老区专项、省列少数民族紧缺人才培养专项等6个。

记者:为了更好发挥专项计划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您认为未来专项计划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空间?

李立国:第一,要完善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名额的分配与录取机制。当前用一本线或者重点线来设定专项计划的招生标准不够精准,应根据高校不同情况分层设定报考和录取标准。第二,要防止专项计划尤其是国家专项计划成为少数地方、少数学校和少数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敲门砖”,背离专项计划设置的目的。第三,可以将实施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的高校由部属高校扩展到省属重点高校。这样,一方面扩大了高校覆盖面、减轻了部分高校招生压力,另一方面适度增加了专项指标、扩大了省属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第四,要关注学生发展,招进来还要培养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在信息化水平、外语程度等方面相对较弱,专业学习和融入方面也普遍存在一些难题。高校应为之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业进展和心理健康。

(记者 唐芊尔)

(责编:李昉、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