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梦出发,迎接新学期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供图 |
德威集团安全培训教官陈天宇正在讲解安全求生技巧。 |
美国南加州大学学生吴昱忻分享出行攻略。 |
出国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学业准备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从心理建设到个人安全、健康防护,家长和学子都会密切关注其中的注意事项。
日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线上举办留学版“开学第一课”,邀请有经验的留学生、相关领域专家等线上授课,为拟出国学生送上开学指南。
收下学长学姐的行前秘籍
怀着兴奋的心情,学子们即将出发,而行李准备对于顺利展开新生活十分重要。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吴昱忻向大家介绍了行李注意事项。他说:“美国对入境人员携带物品有限制,比如一些食品、动植物制品可能违规,大家可以登录官方网站查看禁止、限制携带物品的具体说明。其实在美国当地也能买到许多中国食品、生活用品,大家不必出于担忧携带太多东西。”
“如果是独自一人出发,我不推荐大家带过多箱子。”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李辰霏回忆了自己的经历,“我曾经带了4个行李箱去美国,在机场感到寸步难行。我建议大家最多带2个大箱子、1个小箱子,并且最好选择直达美国目的地城市的航班,避免重新托运行李,省去不少麻烦。”
到澳大利亚留学,出发前该携带什么物品呢?就读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李嘉慧提醒大家,澳大利亚对于入境所携带的物品限制相对比较多,大家在出行前要注意查询。
李嘉慧说:“在飞机落地前,机上的空乘人员会向所有外国旅客发放入境旅客登记卡,从中国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通常都会提供中英两个语言版本的入境登记卡,但是必须使用英文填写卡片上的所有信息。如果没有进行正确及时的申报,将有可能面临澳大利亚政府严厉的民事处罚。因此进入澳大利亚时务必事先检查自己的行李,避免携带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并且按照相关要求在入境旅客登记卡上勾选相应的物品进行申报。”
李辰霏还分享了电话卡和银行卡的行前准备事项,她说:“美国的手机运营商有多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适用的套餐选择。有的运营商和国内商家合作,可以在出发前就把手机卡寄到家中,这样同学们落地美国可以直接使用,相当方便。对于银行卡,我建议大家在国内先办一两张Visa卡,到了美国后去当地银行办理储蓄卡和信用卡,这是因为有时使用美国当地银行的账户付款时可以省下一笔手续费。”
此外,李嘉慧介绍了在澳大利亚的住宿选择:“在澳大利亚留学有3种住宿类型:第一种是学生公寓,这里有各类品牌连锁学生公寓,大多临近校园或商务中心区,安保齐全,设施完备,可以拎包入住,但价格相对来说较高。第二种是寄宿家庭,大家可以通过寄宿家庭练习口语、融入本地生活,但有时房东可能会有比较严苛的规定,例如设置门禁时间、不能邀请朋友做客等。如果沟通不当的话,可能会引发双方矛盾。最后一种就是自己租房,这是最具性价比的住宿方式,与学生公寓不同的是自己租房需要负担水费、电费、网费和煤气费等。”
牢记安全知识顺利留学
安全无小事,保障自身安全是顺利留学的前提。由于中外存在文化、法律和社会环境等差异,中国学生在海外可能遇到的风险林林总总。
国际安全教育专家王学军提出留学生要实现平安留学,根本策略是提升安全素养。“比如要树立安全意识,出国前熟悉留学国家、地区常见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有意识地主动规避风险,学会辨识相对安全的时间、地点、人和行为。例如夜间比白天相对危险,特别是凌晨;从地点上讲,没有摄像头覆盖区域、偏僻之处、犯罪率较高的区域相对危险。”
德威集团安全培训教官陈天宇介绍了海外留学期间的安全技巧。例如当遭遇抢劫时,应该怎么办?陈天宇说:“海外用现金支付的情况比较多,最好在身上携带一部分‘保命钱’,大概50美元、50欧左右,我们把它放在固定位置,例如我的右侧口袋里,碰到抢劫先把手举起来,向劫匪表明我们对他是没有威胁的,然后我们把这部分钱拿出来,花钱消灾。注意应当把钱直接交到劫匪手里,而不是把钱丢在地上,然后趁劫匪捡钱时转身离开。这样可能会激怒劫匪,遇到人身危险。”
近年来,关于留学生遭遇海外诈骗的案件时常发生,国家反诈中心民警武斯清介绍了一个“反诈公式”,他说:“不能确定身份的人物,通过网络等沟通媒介要求进行转账、汇款的操作,那么很可能就是电信网络诈骗。例如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一般先自称是使领馆、海关、银行等机构的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护照、银行卡、社交账号被人冒用,涉嫌犯罪行为,给受害人施加心理压力,进而操控受害人,诱导受害人向其家人朋友借钱。”
如何预防此类案件?武斯清说:“首先,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办案,凡是通过微信APP出示带有公检法名称标记的通缉令、拘捕令以及警官证都是诈骗。同学们在接到伪装成公安机关、大使馆的官方号码时,如感觉异常,可以先挂断电话,然后查找到官方的号码进行拨打。再者,公检法机关不会互相转接电话,且不会有所谓的‘安全账户’‘验资账户’等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
在国外生活,远离家人,不免产生孤独的情绪,心理压力过大。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彭玉佳向大家分享了几点建议:“鼓励大家在固定的时间和家人、亲朋好友通话,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少家里人的担忧,二是大家在其他的时间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另外,缓解想家情绪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建立新的社交圈。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同学们与身边新的室友、朋友、实验室成员建立起新的友谊,生活上有急事时也可以互相帮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