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中小学>>北京市中小学>>学习宣传二十大 首都教育在行动

非凡十年·数说首都教育

抓实“五育并举” 培养时代新人

2022年11月14日14:52 | 来源:现代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非凡十年·数说首都教育丨 抓实“五育并举” 培养时代新人

  北京市东城区第五十五中学举办班级足球联赛。

  关键词:五育并举

  学校的课间,学生们欢快地在操场上打球跳操;国家博物馆里,学生们观摩、研究古代中国的古老文物;北大红楼里,中学生当起了展览解说员;金秋时节,一场场“丰收节”在校园里拉开帷幕……这是新时代首都教育的鲜活场景,首都教育以更加新颖的教育形式、更加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着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十四五”教育规划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时代新人。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工作,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具备1项艺术爱好;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数说

  2022年1月,北京市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到5节,高中每周3到5节。同时,确保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

  北京市“十四五”教育规划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工作,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具备1项艺术爱好;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要开设不少于16学时的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

  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持续建设200所中小学冰雪特色学校,引导百万学生参与冰雪运动。

  厚植爱国情怀 培养合格接班人

  千余名大学生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高校党委书记带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现代农业科技成果……2022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织各高校围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这一主题,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国庆节期间留京的广大高校学子乐享假期,上好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一直以来,北京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北京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紧扣庆祝建党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等历史节点,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用好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北大红楼)、抗日战争(卢沟桥和宛平城)、建立新中国(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广泛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无体育不教育 把体育作为第一学科

  冬季长跑、跳绳、羽毛球……北京各个中小学掀起了一股体育锻炼的热潮。早晨、午休、课间、下午三点半后……老师和学生一起锻炼,体育从原来的不够受重视变成了大学科。

  近些年来,北京市教育两委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大事来抓。2021年12月,《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发布。此次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增加过程性的考核积累,适当增加分值,并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权重,重在培育过程。

  此次《方案》明确提出,应试和分数绝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为契机,撬动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22年1月,北京市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及配套文件《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行动方案”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给出了具体指导。比如,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到5节,高中每周3到5节。同时,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构建市、区、校三级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体系。同时,全力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配齐心理教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做好学生常见病监测和防治。

  以美育人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

  北京市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的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感受家乡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教育系统积极落实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持续深入开展美育建设,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毗邻中国美术馆,学校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和中国美术馆开展了战略合作,灯小师生走进美术馆欣赏、临摹画作,并用自己的画作装点学校;在北师大附中校园里大树下的文学课上,学生们不仅阅读文学作品,还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树叶外形,描绘出形态多样、色彩迥异的叶片。形式各样的美育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窗户。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实施学校美育质量提升项目,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音乐、美术、舞蹈、戏曲、戏剧和书法等课程以及相关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具备1项艺术爱好。建立艺术素养评价体系。持续开展京剧等民族艺术进校园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成为独立学科 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学生在体验烹饪课。

  2022年秋季开学,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走进了全国中小学,与语文、数学课一样,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课程。

  北京市中小学还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培养劳动意识和主动服务社会的情怀。校园内,一块“农作物种植”实验田间,学生们辛勤劳动,研究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一批手艺人、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们亲历传统技能的劳动;在厨艺教室,学生们学做月饼、饺子等传统美食。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实施劳动教育提升项目,推进实施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将劳动教育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系统设计实践内容。发挥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的劳动教育作用,打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资源边界,形成北京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体系。北京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要开设不少于16学时的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强化家庭基础作用、学校主导作用和社会支持作用,形成“三位一体”推进劳动教育局面。

  “十四五”期间,北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将更加健全。实现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贯穿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学生品德修养、综合素质、运动技能、审美情趣、劳动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更加健全。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