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爱国情怀 砥砺强国之志(深聚焦)
图①: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剧场内,思政专场舞台剧《星辰·大地》上演。 |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国庆前后,全国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形式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本期教育版,我们选取4所学校,展现他们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编 者
江西南昌师范学院
讲述红色故事 绽放青春光芒
本报记者 闫伊乔
“你我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生命才有意义……”在江西南昌师范学院逸夫楼礼堂里,青风学堂的学生们正在拍摄《红霞满天》,这是根据革命伉俪张朝燮、王经燕的故事创编的情景剧。“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观众一起触摸历史,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南昌师范学院团委书记幸灵敏说。
青风学堂是南昌师范学院打造的青年思政工作特色阵地,致力于通过情景剧、说唱等艺术形式,在学校、社区及偏远山区等地进行志愿宣讲,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目前已巡讲巡演50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达8000余万人次。
学生陈瑞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参演了近10部红色故事作品,演出50余场。“虽然常常排练到深夜,但每次演出时看到台下观众感动的表情,我就觉得特别值得。”陈瑞夷说,“在一次次表演中,我们把信仰融入青春奋斗,让红色成为青春的底色。”
每逢假期,青风学堂学生就会前往井冈山、瑞金、于都等地开展红色走读,深挖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收集素材创编故事。学生牟若兰清晰记得,暑期寻访革命烈士王金长的遗孀段桂秀奶奶的情景。“段奶奶回忆,丈夫去打仗前说至多去三五年。段奶奶不敢离开,怕丈夫回来找不到她。但最终回来的只有一张烈士证。”看着段奶奶潸然泪下,牟若兰深受触动,“我更加坚定了要编创好、讲述好红色故事的信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的青风学堂,已发展成为江西省学校红色文化宣讲基地,在江西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立了33支红色宣讲小分队。幸灵敏充满期待:“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宣讲小分队深入江西、走向全国,挖掘出更多经典革命故事,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绽放青春光芒。”
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
开展党史宣讲 激发爱国热情
本报记者 丁雅诵
“大家认识视频中的这几种野菜吗?”晚上7点,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学生高天睿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大家纷纷议论时,高天睿继续说道:“这些野菜,就是红军长征路上用来充饥的珍贵口粮。”跟随着高天睿的讲述,全班同学感受到红军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体会到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国庆前夕,历城二中开启“学党史、感党恩、做勤志少年”主题宣讲活动。周一至周五每晚7点至7点半,高二所有班级同时开讲。每个班级推荐1至2名学生作党史宣讲员,轮流到不同班级宣讲。从中共一大召开到井冈山会师,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务工作者到时代楷模,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除了思政课本身,如何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开展学生喜爱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思考的问题。去年至今,历城二中学生宣讲团开展了600多次党史宣讲,内容翔实,形式丰富,利用朗诵、歌唱、情景剧、视频等方式,充分调动台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我们的初衷是以讲促学、以学促行,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新生说。
在历城二中,爱国主义教育无处不在。升旗仪式上,学校会邀请一些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人,为学生作“国旗下讲话”;每天收看新闻联播,老师会结合重大新闻事件开展主题班会……“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孩子们会拥有持久的奋斗动力,焕发出更绚丽的青春光彩。”李新生说。
湖北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
追寻革命足迹 感悟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金正波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展出的一双草鞋前,湖北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李奕嘉久久驻足。
“草鞋,是当年革命先辈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我们青年一代应牢记历史,不负青春。”从纪念馆回来后,李奕嘉用心绘制了一幅手抄报,正中间就是那双沾满泥土的草鞋。
这是日前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开展的一次红色寻访活动。为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学校组织成立了“先锋致远 红色印记”寻访队,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班会课等时机,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感悟伟大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寻访队员们通过查阅文献、制定寻访目标、确定寻访路线,实地走访红色场馆。学校思政教师吴文君说:“走进革命旧址,观摩革命文物,倾听革命故事,既是寻访之旅,也是心灵的洗礼。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寻访队员们还会将所见所感分享给全校师生,极大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校长王新说,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红色资源,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学校重点打造了“红色悦读亭”。吴文君将思政课搬到“红色悦读亭”,带领学生诵读红色家书,朗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学习百年党史,感悟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吴文君说,通过线下追寻红色足迹,线上分享红色经典,能够有效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激发他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情怀。
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一小学
挖掘红色资源 树立理想信念
本报记者 吴 月
“1949年,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之战兰州战役打响……”在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一小学,兰州战役纪念馆的10余名讲解员为学生带来精彩的“开学第一课”。根据学生特点,讲解员们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一年级课堂上,为学生们生动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三年级课堂上,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国家科技成就。
“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校长王秉乾介绍,学校距离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烈士陵园仅有2公里。近年来,学校因地制宜用好红色资源,主动对接实践教学基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除了将红色资源“引进来”,华林路第一小学还注重带学生“走出去”,开展实践教学。学校与兰州战役纪念馆共同培训“小小讲解员”,让学生们学讲红色故事。六年级学生刘欣经常在课余时间来到纪念馆参加培训,熟悉解说词、学习讲解技巧。“我已经参加了5次讲解活动。”刘欣说,在纪念馆里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在活动中变得更加自信。刘欣的班主任陈天惠说:“同龄人讲故事时,孩子们更听得进去。”
近年来,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兰州战役纪念馆学习参观。今年6月,毕业班学生在纪念馆参加了“红色少年毕业季”活动,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我们希望引导孩子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王秉乾说。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9日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