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奶奶”回乡办起“小课桌”【2】
掏钱建房
“小课桌”辐射四五个村
“北京来的大教授,来咱们村辅导学生,是免费的啊,免费的。谁家有学生,你们到严红山家报名去,到严红山家报名去……”2018年3月23日下午,西官庄村的大喇叭里响起了广播。
经过两个月筹办,严敏文的小课桌正式开课了。广播声仍旧在村中响起,严敏文早已站在教室门口,迎接着孩子们。
这一天有八九个孩子在听到广播后来到了“小课桌”。到了第二天早上,来的孩子更多了,一共来了十五六个。从一年级到八年级都有,全是严敏文一人在管。
来的学生越来越多,严敏文也琢磨着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环境。今年初,她打算在自家宅基地上新盖一间教室。知道严敏文要创办“小课桌”,她的朋友们很支持,有的捐赠图书,有的直接出资赞助。“我的同学和我一起,出了12万元,盖起了如今的教室。他们都希望能通过我的行为,给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学习。”
严敏文按照年级高低给孩子们分组,让孩子们互相讨论、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高年级的孩子还会主动辅导低年级的孩子,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增加了不少。
教室盖好后,来教室学习的也不只有本村的孩子了。慢慢地,小课桌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周围四五个村的孩子都会过来学习。孩子们也亲切地称严敏文为“北京奶奶”,在她看来,在“小课桌”里,孩子们可以互帮互学,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让坐不住的孩子不再玩闹。“高年级的孩子给低年级的孩子讲题,教背课文,也跟个小老师一样,他自己也特别开心,学习的动力也更足了。这里像是一片净土,孩子们都很纯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都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见证成长
多数孩子成绩有提升
在“小课桌”教室里,孩子们坐哪儿都是固定的,进入教室后就规矩地坐好。从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孩子都能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过来,严敏文并没有特别把他们区分在不同的时间。高年级的孩子坐前面,低年级的孩子坐后面。
“因为我的知识,也会有一些老化、遗忘的地方。而且,如果就靠我一个人给这二十多个孩子挨个儿讲题,其实顾不过来。大家相互讨论,效果更好。” 严敏文乐呵呵地说。
在严敏文创办“小课桌”之前,村里的孩子们到了周末,大多窝在家里玩玩手机。眼看快到周一,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完不成,不少孩子开始在手机上抄。西官庄村的孩子们有很多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平时爷爷奶奶们还要忙地里的农活,无法时刻管着孩子。
有了“小课桌”以后,村里有了学习看书的地方。周六一大早,不少孩子来到“小课桌”。三年级的晓静特别喜欢看书,只要严敏文到了村里,她就会过来找书看,书架上的书已经被她看了大半。“从前孩子在班里就是中上等成绩,最好的时候能考个八九名,这次期末考了第一名。这孩子现在一来就能在这儿坐上一天。”
“给孩子讲一道题,对于我来说就是很大的收获,孩子们的变化就是对我付出最好的回报。”严敏文发现,孩子们的成绩大多数都有所提高,也希望“小课桌”能给孩子更多的帮助。“让分数低的孩子学习成绩上去,会比较容易,比如从五十分到七十分,他按时完成作业,多看书,就能有提升。但要让七十分的孩子提升到九十分就不容易了。这得有比较专业的老师来对他们进行辅导。”
引入老师
志愿者进行专项辅导
“小课桌”创办至今已经三个学期了,来这里的志愿者老师也多了起来。在这个假期,小课桌教室里还上起了课,严敏文请来了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的四位志愿者,为初一和初二的孩子讲课。
志愿者老师有些是严敏文的亲戚朋友,通过严敏文知道了“小课桌”,无偿地为孩子们上课。“农村也有很多不错的小孩,他们与城里的孩子没有那么大差距,需要的是学习的环境和主动性。学生们把一个个知识漏洞补了,成绩就能上去。”
在“小课桌”学习的孩子们,大多都是持续学习了三个学期。即将上初二的严如雪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假期,志愿者发现了严如雪在数学方面特别突出,解数学题的思维方式、步骤都很清晰,于是拿了加大难度的题目给她做,她也能一一解答。“志愿者给她布置了几道奥数题试一试她,从未接触过奥数的她做得也很好。”
严敏文认为,“小课桌”让农村孩子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她希望“小课桌”能起到星星之火的作用,照亮一片天,也照亮一片心。“如果有更多这样的‘小课桌’,农村留守的孩子就能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小课桌”的志愿者,多数无法保证固定的时间,这让严敏文有些担心,她更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教育基金,付给志愿者一些路费等,让他们能够较为稳定地来到“小课桌”为孩子进行辅导。“没有志愿者的时候,我就像是一个牧羊人,更多的是看着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环境。但是孩子和家长们还是希望老师能讲点什么,假如有两三个志愿者老师能够固定下来,规律地给孩子们上课,他们的收获会更大。”(记者 赵喜斌 谢宇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