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助力“双一流”建设

姜朝晖
2016年12月26日11:1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高校排行,历来都是有风险、也是容易产生争议的事情,但是《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的发布,对我国高校的发展来说,却具有非常好的正向引导作用。笔者以为,在社会信息化、诉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提升我国高校的新闻舆论意识和能力,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对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紧要而迫切。

一、 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社会舆论环境的支撑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实行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15年,我国在校生规模达到了37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0%,提前5年完成了《教育规划纲要》预设的目标。同时,在国家实施的“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等一系列工程下,高等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以清华、北大为首的一批国内知名学校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崭露头角,而近年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双一流”计划,让更多高校有了好的发展契机,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百花齐放和高等学校的特色发展。整体上而言,我国高等教育从数量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进入了以质量和公平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高等教育公平也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凸显,比如近年来高校的“去行政化”“异地高考改革”“教师评价标准”“招生指标的分配”等舆论热点,各种不同声音和观点从未停止,“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成为民众新的关切。如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引导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合理预期,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迫切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需要各种媒介特别主流媒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二、《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的作用和特点解析

人民网作为国家级媒体网络平台,很好地发挥了引导舆论的作用,并且难得可贵的是对高校舆情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排行榜《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这份排行榜,从舆情影响力的角度,开辟了我国高校排名的新视角,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排名体系,充分发挥了国家级媒体网络平台舆论引导的正向功能,具有重大深远的价值。排行榜主要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观测的高校和指标范围较广。这次排行榜,选取了126所部属重点高校和地方重点高校,包括了几乎所有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并且从多个维度指标,诸如高校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舆论影响力、科研影响力、校友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在所有指标排名综合的基础上,推出了高校社会影响力前100名高校,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传统强校位居前列,实至名归。

二是社会影响力排行的角度多元。排行榜不仅有综合的社会影响力排名,也有各个分维度的排名,不仅有传统的媒体影响力,也有新媒体和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而且还有科研和校友影响力的监测。不同的方法,给予了我们不同的观察视角。特别在新媒体的排名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地方院校名列前茅,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说明这些地方院校,在信息化自媒体时代,奋起直追,一定程度实现了自身影响力的逆袭。

三是指标和方法比较科学。排行榜是否科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套合适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人民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包括了高校媒体影响力等六个一级指标,开发了中央级媒体关注指数等10多个不同维度的二级指标,构建了中央级媒体报道量等数十个三级指标,并且采用了加权归一的方法,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能够反映出过去一年我国高校整体社会影响力的情况。同时,排行榜通过对词频的监测和分析,得出了“高校改革”“大学生就业”“学科发展”等媒体报道的热词,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是高度的契合。

四是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优势。国家级媒体优势,在于拥有专业的团队和媒体信息来源,在这份排行榜上得到了充分印证。同时,体现在价值引导上面,排行榜并非只是仅仅只是正面的宣传,也及时回应了一些负面的舆情,对这类舆情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高校腐败、学生安全、校园管理等,对这些事件的回应,将有助于我们高校树立正确得到舆情观,并提升高校应对舆情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一流的社会舆论环境推动“双一流”建设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成为新时期高校努力的目标,完成这样一个目标,不仅需要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一流的科研、一流的教学设施,同样也需要一流的社会舆论环境。

一是牢固树立正确的舆论观。近两年来,习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给予了重要的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该充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要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同时,高校的舆论热点导向,不能玩噱头,不能以吸引眼球为目标,而是要以始终学生为本,进一步落实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上来。

二是着力提升高校宣传报道的能力。高校的发展,不仅需要用心办学、潜心育人,也还需要加强宣传报道,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要开展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在重大的舆情问题上,能够做到处置主动、及时、有效,防止负面舆情的蔓延和歪曲。

三是主流媒体要积极关注地方高校发展。媒体,特别是中央级的媒体,在关注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时,也要关注一些地方高校的发展,通过宣传报道他们的办学探索和成果经验,帮助他们尽快形成特色、树立品牌,让这类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四是不断完善和丰富高校舆论排行榜。排行榜的推出,关键在于引导高校树立正确的舆论观、重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在这点上,《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笔者作为一名高等教育研究者、国家教育政策研制的参与者和长期与媒体交道的时评人,希望排行榜能够在媒体关注的内容上有进一步的聚焦,这样让高校不仅仅是关注排名,而且更加聚焦关注内容,虽然此次排行榜也做了一定的分析,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与聚焦。同时,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科影响力的排名,应该成为新的增长点。(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办副主任、高等教育学博士)

(责编:孙竞、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