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6湖南教育状况调查:2成娃曾遭遇校园暴力

2016年12月16日09:57 | 来源:三湘都市报
小字号

近日,一篇以《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为题的文章在不少网友的朋友圈刷屏,内容披露出北京市“中关村二小校园事件”,“校园暴力”相关话题引发社会关注。

在湖南校园,“校园暴力”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日前,三湘都市报联合腾讯大湘网发起了“2016湖南教育状况调查”,5万多名网友接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在幼儿园至高中阶段,遭遇过校园暴力情况的占比达20.45%。

【现状】 每个学校都存在隐患

“同学们最喜欢乱给我取外号。”在长沙某中学就读初一的李乐(化名)告诉记者,自从本学期入校以来,来自农村、普通话不标准、身材微胖的他,经常成为其他同学欺负的对象。“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同学就会说些鄙视的话,一下课就一群人围着我,嘲笑我。”李乐说,最开始他找老师反映情况,可老师找对方谈话之后,同学的嘲笑不仅没有结束,反而变本加厉。

“原本挺开朗的一个孩子,突然连续几天不说话也不吃东西,可把我吓坏了。”李乐妈妈张女士对孩子的情况忧心忡忡,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同学间的“小玩笑”,并没有在意,可拿到医院鉴定的轻度抑郁症通知时,她才开始反思。

“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校园暴力隐患,关键在于老师的重视程度。”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小学校长陈艳萍说,校园暴力分为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心理暴力三类,主要表现在给同学取难听的绰号,经常辱骂同学,甚至受到调皮同学的肢体伤害等。“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管理能力有限,语言暴力现象时有发生,每个学校都存在隐患。”

【原因】 成长环境或为主因

“很多校园暴力都是事出有因。”长沙财经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班主任李昕表示,不少的校园暴力事件起因都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关。“胆小、腼腆、不善言辞、性格骄傲、自私都是潜在因素。”

李昕介绍,在一些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生活习惯各有不同,而且还有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自私、不善于与人共享公共物品,这些往往容易导致矛盾激发。

“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等群体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对象。”李昕说,这些缺乏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积压了太多的不满,情绪会逐渐向弱势转移,在一些微小事情的激发下变得“攻击性”特别强,加上正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等客观原因,自控能力不强,因此由本来的受害者变为加害者,根本原因是基于情绪而非基于利益。

“ 除了传统的打骂、勒索之外,还有利用QQ、微博等传播手段进行的言语暴力,校园暴力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李昕分析指出,网吧、暴力色情网络游戏等很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认同、模仿和示范也是部分冲突事件和校园欺凌产生的重要原因。

长沙市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校长王谢平认为,欺凌加害者多遭受过家庭暴力 ,当看到父母暴力对待家人或者朋友时,孩子们也会得出“暴力=权力”的错误认识,从而从暴力压制他人中获得控制权甚至快感。特别是当加害者因为欺负弱者而变成学校里广为人知的“强者”,加害者将会变本加厉。

应对

多方联手向校园暴力说“不”

日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这是继今年5月国务院部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后,再次集中力量向校园暴力说“不”。

记者在多所学校发现,杜绝“校园暴力”已成为中小学校园管理的“重头戏”。例如,博才咸嘉小学已明确要求值日巡查老师要严格管控校园暴力现象,另外还要求各教师在每周例会上将出现的学生纠纷事件进行专题案例分析,定期组织班级开展教育主题班会。

清水塘二小校长刘云燕表示,真正要解决校园暴力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面对暴力现象,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正确的自我认知,引导孩子大胆与人交往,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适应性,更要培养孩子对欺负现象敢于说‘不’。”另外,她呼吁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能对孩子或他人施暴,否则将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黄京 周莉)

(责编:李依环(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