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媒体观点

长安街时评

向校园欺凌“亮剑”

2016年11月23日13:51 | 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小字号
原标题:《长安街》时评:向校园欺凌“亮剑”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与以往不同,《意见》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举措,如“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依法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等。

《意见》出台,让很多人叫好,认为这是国家向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一次“亮剑”行动。好政策能否彻底治理校园欺凌这一“顽疾”?在操作层面上可能还会出现哪些问题?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心。

人民日报社社会版主编李智勇认为,这次《意见》实施细则很细,事先、事中、事后都作了很具体的规定,包括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认为,治理校园欺凌问题还是要把重点放在事先预防上,不能等到欺凌行为发生后才去进行治理。一旦发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相关部门应该拿出零容忍的态度来。

事实上,为了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早在今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就曾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针对校园欺凌暴力现象展开为期9个月的专项治理。李克强总理在继今年6月对校园欺凌问题作出批示后,11月18日,在第六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提到了治理校园欺凌的问题,表示对校园欺凌、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被媒体曝光、备受舆论关注的校园暴力事件就高达20余起,想必还会有很多的欺凌事件没有被统计进来。

对于校园欺凌带给孩子的伤害,皮艺军认为,“在关注校园欺凌事件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对受害者精神和心理上的关心”。李智勇也认为,“要帮助受害者克服恐惧心理,防止学生从受害者变成下一个的施暴者”。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势必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任重而道远。解决校园欺凌事件背后折射出多元化和深层次的社会负面因素,需要学校、家庭相互协作,教育、法治同向发力。相信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责编:林露、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