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53.5%受访者感觉很多人将艺考当大学敲门砖

史叶 王品芝
2016年11月22日07:4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53.5%受访者感觉很多人将艺考当大学敲门砖

  漫画:金艳

  一年一度的艺术类联考就要开始了,不少艺考生已进入艺考备考的冲刺阶段。如今艺考的门槛正越来越高,激烈的竞争催生了各种培训中心,艺考培训的乱象也屡禁不绝。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52.1%的受访者周围艺考生多,53.5%的受访者感觉很多艺考生是将艺考作为入学敲门砖,68.9%的受访者建议积极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艺考,让艺考回归常态。

  57.4%受访者认为艺考是考生在寻求“文化课加艺术双保险”

  调查中,52.1%的受访者周围艺考生多,32.7%的受访者觉得一般,12.7%的受访者觉得不太多。

  近年来,艺考竞争越发激烈,考生们都是出于什么目的报考呢?71.2%的受访者认为大多是学习不理想,通过艺考寻求另一种升学途径,也有39.7%的受访者认为参加艺考的学生是出于对艺术的爱好,30.1%的受访者认为艺考生是盲目跟风参加考试。

  河北某高校应届毕业生韩蕾蕾(化名)说,艺考生一般出于两种目的。“一种是因为对艺术的爱好。另一种则是考生本身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为了大学梦而参加艺考”。韩蕾蕾坦言,自己也曾想过参加艺考。“我很喜欢话剧和电影,高考时曾想报考编导专业,但父母觉得艺考并非‘正途’,让我打消了这个想法”。

  调查显示,53.5%的受访者认为,很大比例的艺考生是将艺考作为入学敲门砖,“半路出家”。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教授徐思民介绍,为升学参加艺考其实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有些学生的成绩不太好,家长或老师为了他们能进入大学,就会指导他们选择艺术考试。另一方面,让学生选择参加艺术类考试,也是出于学校提高升学率的考虑”。

  同时,57.4%的受访者认为,艺考是学生在寻求“文化课加艺术的双保险”。

  韩蕾蕾说,有些人参加艺考,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扬长避短走捷径升学。还有一些考生本身学习成绩就很不错,参加艺考是为了让自己离优秀大学更近一点。

  曾经历过艺考的刘子熙(化名)出于对播音主持的爱好选择了艺考,“能把兴趣作为以后的专业或职业,是一件挺值得的事。但是这条路也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艺考生不仅要专心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参加全国艺术类联考以及各大高校自己组织的‘单招’,还要注意文化课不能被落下。”刘子熙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艺考生比普通的文化课考生更辛苦,所谓‘捷径’也并不是绝对的。

  68.9%受访者建议积极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艺考

  艺考存在哪些乱象?调查中,61.8%的受访者表示存在培训机构和学校不正当联合的现象,51.2%的受访者认为学校通过艺考赚取考试费用,还有48.6%的受访者指出艺考滋生了部分考生不切实际的“成名梦”,43.4%的受访者指出有包过骗局。此外,艺考乱象还包括:收买考官(39.3%),泄露考题(32.8%),颜值、身高、考生学校等考试条件过分框定(27.7%)等。

  徐思民表示,学校和培训机构联合,有积极的一面,相对于学生和家长自己,学校更了解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和具体情况,但也存在很多负面的问题,比如,培训机构通过学校拉生源,学校抽取提成。

  “一些学校对外省发布的招生计划模模糊糊,总招生人数不明确。”徐思民说,“这会导致很多学生都报考该校,而实际录取人数却很少。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太诚信的行为。”

  韩蕾蕾说,一些培训机构会向学员作出包过、不过就退钱的承诺。要保证做到这样,背后肯定有违法现象存在,比如通过培训机构的任课老师泄露考试题目。

  “艺术培训的校园宣传也存在虚假成分,比如把别处考取大学的学生说成是自己培养的,或把只上过几天课的优秀学生对外宣传为自己的学生。而且,某些艺考学校为赚取考试费用,会设置好几个层次的考试,实际上一次面试就可以确定。相对来说,这些现象在三四线城市比较突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博士生王梅说。

  68.9%的受访者建议积极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艺考,梦想着眼实际,让艺考回归常态。58.7%的受访者认为,艺考培训的校园宣传应注意度的把握。52.5%的受访者表示需要严格规范培训机构的准入条件。还有44.6%的受访者认为,物价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艺考收费标准。

  韩蕾蕾认为,应仔细审核培训机构资质,比如审核培训机构的注册资本、办学手续、师资力量配置等。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艺考招生录取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受访者中,00后占3.0%,90后占35.8%,80后占41.0%,70后占13.9%,60后占5.4%,50后占0.6%。36.0%的受访者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42.1%的受访者来自省会城市或二线城市,20.4%的受访者来自三四线城市。

(责编:熊旭、林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