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报系报道

中关村三小“关注邻家孩子”的实践活动

2016年11月18日10:06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张虹生、张烁)7月30日,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师、太阳草爱心社领队蔡新颖带着几位老师和学校老师们筹备的文化用品和捐款,走进了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涪洋中心完小,开始暑期的支教活动。这是她支教活动的第四年,也是她走进的第六所学校。

太阳草爱心社是在中关村三小倡导的“关注邻家小孩”的教育理念下(邻家孩子:乡村、民族、城市和全球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如同邻家小孩。这样,世界现在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才可能由这些孩子们去解决)。学校教师自发组织的爱心社团,针对全国教育薄弱地区的小学,教师们利用假期自费开展支教活动。自2013年成立以来,支教队伍已从最初的9人扩展到如今的54人,其足迹近在北京郊区,远达福建、河南、贵州、青海等地。

为帮助更多“邻家学校”,校长刘可钦身体力行。作为一名名校的校长,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名校长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挂职研修,目前已有甘肃、陕西、内蒙古、重庆等20多个省区市的数百名校长跟随她挂职研修或实践培训。仅2016年,就有来自重庆、江苏、广东、福建、辽宁等地的45名校长跟随刘校长跟岗学习。

在中关村三小,这些跟岗校长可以走进课堂,参加学校的科研、行政活动,了解三小最真实的管理流程与细节,感悟三小先进的教育理念。湖北宜昌市夷陵天问小学就是名校长工程的受益者。该校校长王昌胜 经过多年连续的跟岗实践,改变管理方式,取消了过去教师到校签到、领导听推门课等检查活动,为教师营造了适宜的教学环境,调动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迅速提升,目前学校已从面临招生困难、不足400人发展到如今的1200多人。进而,也通过自身优质资源的辐射,先后承办了3个公立学校。

内蒙巴彦淖尔市临河三小是西部地区加入联盟的学校。该校教师与中关村三小的教师结为专业伙伴,通过网络、微信等多种方式,他们进行科研、教学方面的沟通交流。三小教师还来到学校,和临河的教师一起上课。“之前上课,每逢学生吵闹,我便条件反射似地以更大的声音来说话,交流学习让我明白了教师大嗓门易引起学生反感、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的道理。”临河的李继平老师说,“教师放低声音的好处,一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二则利于缓和课堂气氛,便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2009年儿童节前夕,三小学生通过义卖等多项活动,自筹经费把56个民族的小伙伴邀请到北京相聚。56个不同民族的孩子白天同三小学生一起走进中南海,游览北京,观看天安门升旗,晚上则住在三小孩子的家中,56个孩子体验到了家的温暖。

日前,中关村三小已与26所少数民族学校签署了“友好协议书”,由学生之间的牵手活动,拓展为师生之间的互访交流。为增进孩子们间的友谊,帮扶民族学校提高教学水平,三小师生还先后多次走访民族学校,总里程长达52000公里。

(责编:徐月灵(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