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以新境界增强提高教育质量紧迫感

李希贵
2016年11月11日08:59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暨第十届国家督学聘任工作会上作的专题报告,对如何看待新时期、新背景下教育定位、方向、把握重点等进行了深刻阐述,立意高远、视野宽阔,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带入新的境界。 特别是关于“我国教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质量上”的观点,作为一名国家督学、一所学校的校长更深有感触。站在“四个全面”的新高度,置身于创新驱动新阶段,基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任务,深入学习陈宝生部长讲话,树立全新的质量观,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主题,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是教育工作者紧迫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新的教育质量绝不单单是考试的分数,首要的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是最紧要的“质量”。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和激发爱国精神,对他们牢固树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意识至关重要。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在为学生作“南海形势”辅导报告时,发现学生们都充满了爱国的激情,但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走偏,甚至走向反面。如何把爱国激情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核心素质?这位老师通过对历史、地理、物理、科学等课程的深度整合,把南海的地质地貌、历史沿革、周边国家国情、世界多极化以及最新军事科技力量部署等糅合起来,让学生从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把握这一问题。这既坚定了学生们寸土不让的领土意识,知道这不是“以大欺小”,而是有着充分的法理依据;更使他们明白,只有自身成长、人人成才,才能更好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爱国情怀,而不能人与亦云,失去自我理智判断。我们将引导教师从各自学科中精心提炼爱国主义题材,特别是用好红色经典教育案例素材,推出系列校本课程,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让祖国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由此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其次,要加快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当中,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最核心的“质量”。儿童本来对世界、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有天生的求知欲。 然而,经过我们的学校教育后,这些通过学校考试验证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反而不会创新、不敢创新,甚至不想创新了。这种现象经常使我想起林格先生那本《学校教育是没有用的》所阐发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发现并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是制约、甚至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行为、方式和做法,都应坚决予以摒弃;只要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为、方式和做法,都应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只要是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博览群书的通才,还是有技能专长的“工匠”,都是人才。我们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如何实现,关键在人,根本在教育,在于培养人的质量。

再是,关注发展潜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和艺术修养。新的质量观必须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王翔宇先生在《什么是人文》一文中指出:“人文”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随着这些年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加上“我们吃过的苦,不能再让孩子受”的溺爱心理,很多学生严重缺失尊重规则、敬畏法律、合作友善的品质,也缺乏个性鲜明、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生命状态。他们尽管处在物质丰富的宫殿之中,也徘徊在人文精神和艺术修养匮乏的废墟之上。我们学校通过开设针对性的课程、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组建志同道合的社团等方式,进行了探索实践。但这些从学生持续发展的素质需要看,仍还有很大空间。从政府层面,应当给学校提供相应经费,配齐配全高水平的音体美专业师资;从社会层面,各行各业都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应当积极协助学校,建立共育机制,通过艺术文化、人文案例进校园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从学校层面,应摆脱“升学率”枷锁,建立起立德树人的评价机制,处理好“一技之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宽松的发展氛围。

四是立足根本,以新的质量观引领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根本上要提高教育队伍建设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座谈会上提出了教师要争做学生“四个引路人”的新要求,从做“四有”教师到做“四个引路人”,既一脉相承又蕴含新意,都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期待。陈宝生部长也多次强调:“1500多万专任教师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实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为导向的教育质量提高,教师要彻底摆脱“教书匠”意识,牢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主动适应新要求,知大局明大势,增强理想信念和使命意识。行政部门应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用人自主权,改进评价方式,解放校长和教师。不能随意强加给学校和教师一些教书育人之外的工作,校长和学校管理者也不要变着法子折腾教师,多做“减负”文章,让教师聚焦主业、安心从教。减少“大一统”、“一把尺子”管理学校、评价老师的方式,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个性化、真管用、能对路的服务,让教师有更多的教学自主权。只有真正解放学校、解放教师,不让教师疲于应付、畏首畏尾,“戴着镣铐跳舞”,才能放手育人,自觉做“四个引路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加快提高教育质量,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为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责编:贺迎春、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