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换料变味成“心灵砒霜”?
核心提示┃“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近日,郑州市民周女士打来电话向记者抱怨:这两天,这条看起来不像样的“名言”多次出现在女儿的朋友圈里,这让她有点担心。
大河报记者发现,这类换了料的名言被喻为“心灵砒霜”,在90后大学生中很是盛行。但在妈妈周女士看来,却是不伦不类学坏了。那么,“心灵砒霜”到底有没有毒?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走访
心灵鸡汤换了料,反鸡汤的“砒霜”很盛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多被骗几次就好了!”“咸鱼翻了身,还是咸鱼呀!”“就算失败99次,我也要努力凑个整”……近日,大河报记者走访郑州多所高校,提起“心灵砒霜”,几乎每名大学生都能来那么一两句。
郑州某高校大三学生汪一凡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句子特别受同学们欢迎,比父母们的心灵鸡汤来得实在。他说:“有时候要有一句特别符合大家心境的,就会口口相传,出现率特别高。”
小汪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亲身经历。“有一阵,因为比赛失败特别受挫,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总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我一室友跟我说,当你觉得自己又丑又穷的时候,不要悲伤,至少你的判断还是对的。”小汪笑了笑说,后来一想觉得有道理,还真是想通了,走出了那段阴霾。
调查
“心灵砒霜”受欢迎缘因说出心底话
为何这些“心灵砒霜”在大学生中如此受欢迎?郑州一高校学生戴平告诉记者,小时候,爸妈总是念一些名言警句,还得背诵,长大后发现有些事并不像名言警句里说的那样,而所谓的“心灵砒霜”反而更接近生活。“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绝望。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太多了,有些事真不是你努力了就能办好的,每天念着心灵鸡汤,不如面对现实吧。”
戴平室友李浩冉认为,这些句子听上去感觉有点黑暗,但能帮助大家释放心中的压抑。“每天找工作受歧视,谁心里都有气,都有一点负能量,能直面内心的阴暗,把它们释放出来,心里会舒服很多。”
“有些语句无伤大雅,挺有意思,但不少段子是真的有点低俗。”大二学生杨雪婷则表示,同班男生经常说一些来开玩笑,男生多是哈哈大笑,女生则多是很尴尬,有时候还挺伤人心的。“之前,班里一位女生因为和男朋友分手,郁郁寡欢,班里同学居然对她说,虽然你长得丑,可是你想得美啊,直接把她说哭了。”
“对于‘心灵砒霜’,还是得分场合吧,也不能口无遮拦,什么都说吧!”杨雪婷说。
声音
家长团有人担忧有人佩服
周女士很担忧,她甚至怀疑女儿是跟坏人学坏了。“这都是些什么话,好好的名言不学,说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这能把学习搞好吗?”
在大河报记者随机走访的家长中,和周女士观点相似的家长占多数,不少家长认为“‘心灵砒霜’真是砒霜,有毒”、“网络信息太泛滥,大学生没有辨别能力,好坏分不清,都学了来,应该及时制止”。采访中,一位爸爸表示,“之前就听孩子说过这些,他觉得很有趣,挂在嘴边上,为此我和他妈妈还专门给他做了思想工作,可孩子并不接受”。
也有个别家长表示,有些“心灵砒霜”细想也没有错,孩子们的创意有时确实令人佩服。“我工作忙,总喜欢说‘终于忙完这一阵了’,有次儿子对我说,忙完这一阵,就可以开始忙下一阵了,让我哭笑不得。”家长刘女士表示,孩子们生活时代不同,有些自己的思想很正常,只要能够给生活带来帮助,不粗俗,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说话。
探因
为何心灵鸡汤换了味道
为何心灵鸡汤换了味道,成了人们口中的“心灵砒霜”,却还乐此不疲地被90后大学生口口相传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珊珊告诉记者,在心理学范畴内有个概念叫做“阴影”,即每个个体内心都会有阴影部分,只是被日常法律道德规范压迫而不显现。“通俗点说,内心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正能量天使,一个负能量恶魔。小恶魔掌管着负面情绪,比如憎恨、愤怒、绝望等。两个小人时常打架,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天使总能战胜恶魔。”
“小恶魔被压迫,总想要出头之日呀!所以在法律道德允许的前提下,这些无伤大雅的‘心灵砒霜’就成了出口。”周珊珊说,为何“心灵砒霜”多被年轻人接受,原因在于,85后、90后多是独生子女,成长在信息化的时代,眼界更为开阔,心理开放程度也更高。“家长们往往认为这些孩子心理脆弱,其实不然,生活滋养给了他们心理承受的基础,他们往往更敢于直视负面情绪体验,敢于自黑,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压抑式的防御。这也是他们更为自信和勇敢的表现。”
专家
适时引导,“心灵砒霜”并不一定是毒药
对于“心灵砒霜”,是不是应该防备呢,它到底是不是毒药?对此,周珊珊也表示,就她所了解的“心灵砒霜”而言,好坏参半,不少“心灵砒霜”看来荒唐,实则正能量满满;但也有不少“心灵砒霜”直反“鸡汤”,粗俗也令人反感。
周珊珊解释说,面对“心灵砒霜”,家长和老师不必过分惊慌,可以先深思孩子口中的言语能否为成长带来帮助,再进行适时引导,让“砒霜”发挥“鸡汤”的作用,这样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也比一味打压有效果。
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只有努力过了才知道,智商上的差距不可逾越。”跟古语“勤能补拙”相比,这句话一点都不正能量。但现实确实是,成功取决于多个因素,自身条件、外部环境、经济因素等。所以,这句话可以说很真实,引导我们脚踏实地,作出更实际的选择。
“心灵鸡汤和‘心灵砒霜’能否给一个人帮助,还是源于内心的力量,外力只能是促进条件。”周珊珊说,没有内心的动力,也不看客观条件如何,只一味强灌,那也就不能算“鸡汤”。
周珊珊还补充说,人一生会遭遇很多挫折,情绪不可能不低落。“作为个体,一定要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不要害怕也不要刻意逃避,一定要向周围看看,家人和朋友才是最为宝贵的心理支持。”
相关链接
“心灵砒霜”解读
看了这么多“心灵砒霜”,想知道都说了什么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珊珊一一为你解答。
1.“我们听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不能解决问题,就会成为问题。”
如果听了道理就能过好一生,那就没有失败了不是吗?后半句却是真理,人生来都是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进步,如果你连问题都解决不了,就会有人来解决你——被谈话、被批评甚至被炒鱿鱼。
2.“熟练运用‘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可以省下人生80%的时间。”
话糙理不糙,这关乎很多成年人都分不清的“心理界限”问题。因此,专注投入做好自己,不入侵他人空间,也能不被他人干扰,这是心理定力良好的表现。
3.“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
当人们遭遇挫折,就会将内心寄托于“诗和远方”,实现短暂的逃离,调整好自己后用更好的状态面对现实,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防御”。
但如果总是逃避,就很可能成为退缩恐惧的病理性行为,建议最好能够及时自我觉察。
4.“以前觉得靠关系的人一定很无能,接触后发现人家样样比你强。”
“心理学范畴内,有个‘心理化’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用心去理解自己、他人及一些社会行为。”周珊珊表示,如果生活中遇到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情形,要尝试着去理解,而非人云亦云或者恶意中伤。(记者樊雪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