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沈阳农业大学40年接力培育推广寒富苹果

2016年10月07日08:42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三代人捧出“富足果”

  付长祥是辽宁新民市新农村乡农民。14年前,全家靠6亩薄地生活,日子过得很窘迫。2002年,沈阳农业大学女教师李怀玉来村里讲课,付长祥接受李老师建议,把6亩地都种上了寒富苹果。5年后进入丰产期,6亩地苹果卖了9万元,相当于先前种玉米收成的15倍。

  今年9月8日中午,听说李老师来了,付长祥急忙赶到村部。“不对,这个李老师是个男的?”正疑惑间,新农村乡副乡长门玉涛告诉他:“李怀玉老师3年前去世了,这个李老师是她的丈夫李家福。”

  付长祥面有悲戚,沉默良久。“李老师人好,有耐心。”他说,“一开始她在教室里给我们上课,看我们听不懂,干脆把我们领到地里讲。”

  学界曾有定论:1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12℃以下的地区苹果树无法过冬,因此,诸如沈阳、铁岭、抚顺这样的地方不产大苹果。

  有一个人偏不信邪,一直在琢磨培育“不怕冻”的苹果,这个人就是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的李怀玉。

  从1959年到1979年,李怀玉用了20年时间,完成了第一轮抗寒育种试验,培育出第一个抗寒苹果新品种“沈香”。“沈香”口感好,不怕冷,但不耐贮,农民的收益受影响。1979年后,李怀玉又历经多年,培育第二代抗寒苹果——寒富苹果。

  “东光”苹果产自波兰,抗寒、耐贮、丰产,但最致命的缺点是酸。业界认为,“东光”的酸味受同质显性遗传基因制约,酸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从来没人用它做亲本。而李怀玉通过大量研究证明,“东光”的酸不是同质显性遗传,而是受单因子控制的杂合基因型,一旦“与如意郎君婚配”,完全可以生育出甜苹果。

  李怀玉为“东光”选择的“如意郎君”是来自日本的“富士”。“富士”娇嫩多汁,但不耐寒。与“东光”相配后,生育的“寒富”不但继承了“东光”个大、抗冻的特性,同时也遗传了“富士”外观艳丽、甜脆可口的优点。

  “寒富”是李怀玉精心培育的“娃”,但要让这“娃”被农民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987年,李怀玉在校园里偶遇一个赶马车的农民。他叫刘涛,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人。刚刚初中毕业的他,听说沈阳农大有树苗卖,想来碰碰运气。李怀玉把他请进课堂免费听课,还把他家的承包地作为开发推广试验基地。

  试验基地的“寒富”果树2年见花,3年坐果,到了第5年,亩产达万斤,亩收入超万元。不到10年工夫,刘涛家盖了大房子、买了车,还被推举为“寒富苹果协会”会长。他在微型面包车上挂个牌子:“寒富苹果技术服务车”,到处去免费推广寒富苹果栽培技术。

  2002年,刘涛和李怀玉一起来到新民市新农村乡,在新家村讲了寒富苹果栽培第一课。现在,新农村乡种植寒富苹果3.2万亩。门玉涛告诉记者,全乡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05万元。靠山屯村400多户村民,家家因种苹果发了家,全部搬进了村集体统一盖的楼。村民们感念李怀玉的恩德,特意将村里的广场命名为“怀玉广场”。

  去年,沈阳市通过“三年规划”,计划在3年内,新发展寒富苹果15万亩,让沈阳成为中国寒富苹果第一市。

  “寒富苹果研究与推广的成功,是沈阳农业大学科教兴农精神的传承。”沈阳农大校长刘广林说,从培育抗寒品种、到丰产技术攻关、再到形成产业,三代沈农人奋斗了40年。

  早在1956年,在沈阳农大制定的科研课题中,就有“苹果抗寒品种选种”,主持人是谭其猛教授,他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果蔬品种选育教材,在农业院校用了几十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沈阳农大恢复办学后,园艺系主任景士西主持申报了“果树育种研究”课题,李怀玉专攻抗寒育种。李怀玉退休后,她的学生刘国成、吕德国教授又接过了“接力棒”。

  自1999年开始,继任者围绕建立冷凉地区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理论体系和技术集成,开展了持续不断的研究。针对建园模式、一体化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控以及自然灾害防御,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沈农三代人的研究成果,让北纬41℃线以北不再是大苹果生产的禁区,并沿着1月份均温零下12℃线,形成了一个苹果种植带。寒富苹果不仅推广到东北三省,而且推广到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甚至跨越国境推广到国外。吕德国教授告诉记者:“寒富苹果已在全国推广200万亩,带动30余万人就业,农户纯增效益150余亿元。”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本报通讯员 张宜军)

(责编:林露、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