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 校园贷平台优分期待转型
校园贷平台从业者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都焦虑不安,而从银监会到全国各地,对校园贷的整治一触即发。
校园贷平台从业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监管层可能会针对校园贷出台更细致的监管政策,目前都在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以校园贷为主营业务的各家平台在面临政策性洗牌的同时,也在通过业务延伸至白领、蓝领人群来避免政策风险对平台的冲击。
借款容易还款难
记者调查发现,校园贷平台普遍存在借款审核门槛低情况。
河北某科技学院大二学生对记者表示,“在校园贷借款,拿着身份证和学生证,留几个你身边同学电话就行。”对于身份验证和借款审核,对方表示,“一般会问是不是本人借钱,每个月能还多少,回答就可以了。”
网络搜索优分期借款流程,有公开推介内容显示,备齐身份证、学生证即可获得快速放款。“填写借款用途和额度后,提交线上审核即可完成实名认证,最快48小时就可以获得放款。”
对于借款的资质审核,优分期方面对记者表示,优分期的借款流程包括身份信息等基础信息的认证、活体识别和包含个人意愿的视频认证等。用户在优分期产生逾期之后,优分期会通过电话和短信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和沟通。
学生如果通过校园代理借款会更容易,校园代理广告随处可见,通过贷款QQ群、微信群联系校园代理,可在他们的协助下完成借款申请。在过去一段时间,校园贷规模的快速发展,与校园代理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在此之前关于校园推广的规范管理上一直存在争议。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平台,对校园代理的称呼不同。
公开信息显示,优分期平台60%~70%的交易额来自校园大使团队的贡献。
优分期方面对记者表示,校园大使只负责市场推广,不具备任何风控的权力,用户的所有材料审核都是走优分期线上风控审核,是公司统一审核。在对校园大使的市场管理中,优分期也做了线上线下各种培训,并对大使有明确规定,禁止大使去做任何的套现骗贷等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监管层对校园贷的明确导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校园贷在需要规范的同时,也应发挥其存在的价值。
付融宝普惠金融研究院主任梁振邦对记者表示,“校园贷”与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向消费驱动转换。但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和道德约束,平台产品在进入校园时,也应向学生普及基本的金融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将“校园贷”产品作为救急而非透支之用。
平台寻出路
2016年5月,华塑控股曾经发布公告称,拟14.28亿元现金购买北京和创未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优分期所属公司)51%的股权。但在7月,华塑控股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记者查阅华塑控股此前公告发现,其中提到优分期仍然存在通过其他手段冒用大学生借款人身份,但未被认证系统识别的风险;此外,人力重、数据少、收入源少和催收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而且还存在道德风险。
易观智库研究报告显示,今年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人民币量级。
但也有业内观点表示,校园贷最好的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了。多个平台在监管政策出台之前,就以集团化方式,将业务拓展至在校学生之外的人群,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2016年8月,优分期宣布成立和创金服,“未来将以校园消费金融和非校园消费金融作为主要业务,借旗下优分期和简单借款两款产品完成从校园市场向非校园市场的延伸和拓展。”
在深圳市出台校园贷自律准则中,规定三个月整改期。深圳平台分期乐方面对于未来将如何整改,未正面回应,但据知情人士表示,“监管办法刚出来,都在等待进一步更明确的监管内容出来,关于未来的业务调整方向都在讨论中。”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长三角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陆岷峰博士对记者表示,“校园贷”具有信贷产品的一般价值,包括促进消费、拉动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等等;“校园贷”本身并无社会属性,但如果被别有用心的违规平台利用,接受服务的在校大学生又不具备成熟的金融理念,“校园贷”这个工具就会反向危害社会;本次互联网金融整治必须将这些违规企业清出市场,还“校园贷”真实面目,发挥“校园贷”正向功能。(郭建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