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重走长征路、青春跟党走”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集体采访活动

国酒有“套路”,茅台小镇为何独秀大西南?

2016年08月26日08:54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首都体育学院 孙懿洁摄)

“神奇的赤水河呦,源远流长,波涛万里酿美酒,醉了四方。”唱着这首婉转动听的《赤水情》,首都大学生记者团一行人来到了国酒之乡——茅台镇。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依山而建,秀美之中不失文雅,一座座古铜色的雕塑刻画着茅台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晓月初升,记者徒步赤水河畔,欣赏着雄浑壮阔的音乐喷泉喷薄而出直指苍穹,享受着国酒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演绎出茅台小城一派祥和繁荣的气氛。这映入眼帘的一切让记者在赞叹之余,不禁对这座西南小镇的经济发展现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后发现,仅2014年茅台镇的GDP就高达35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83194元,相较之下,贵州省的平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2万多元,相差四倍多。即使在深圳那样的发达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也不过5万元。除此之外,茅台镇还是中国西部省区内唯一一个全国百强镇。如此辉煌的经济成就,究竟是如何发生在这座西南小城?记者随后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坚忍不拔——抓住机遇创品牌

茅台酒,被尊称为“国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中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要想打造国际知名的品牌,没有配套的宣传措施是万万不能的。西汉时期汉武帝盛赞茅台酒的故事被载入史册,算是茅台酒借当时统治者之手打造自身品牌的得意之笔。20世纪初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代表情急之下摔破酒坛博得品酒师的驻足品尝,从而一举拿下金奖,更是抓住了茅台酒走向世界的良机。建国以来不论是日内瓦和谈还是中美建交,茅台酒都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茅台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国酒”。

两千多年来,多少优秀的民族产业化作历史车轮下的尘埃而烟消云散,茅台酒却长盛不衰。原因之一便是其抓住了打造优秀品牌的契机,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不仅延续了自身品牌的生命,更将其发扬光大,造就了今天享誉全球的“国酒茅台”。然而,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假茅台时刻威胁着传统名酒的生存,如何打击冒牌维护自身利益,则是茅台酒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二)自强不息——传承文化促发展

赤水河的酒文化据说可以追溯至大禹时代,当时的濮人已善酿酒。汉代茅台酒因汉武帝一句“甘美之”而声名鹊起,唐宋以后,茅台酒更成为历代王朝贡酒。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茅台酒的制作工艺也不断发展、成熟,逐渐形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茅台酒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红军长征路过茅台镇,当地的人民群众将自家酿制的茅台酒奉献给红军战士,用于消毒疗伤,而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亦是对茅台酒情有独钟。多年之后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如果说中华传统文化是银汉星斗,那么中华的传统酒文化便是群星中璀璨夺目的一颗,而茅台酒文化则是整个中华酒文化的缩影。茅台镇不仅仅因为茅台酒而驰名中外,更因为其源远流长的茅台酒文化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

随着一座座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出现,中华文化正在一步步地走向世界。作为中华重要组成部分的酒文化,难道还要像百余年前一般孤芳自赏,还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中国传统酒文化推向世界?

(三)勇往直前——巧用政策谋转型

早在2009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便提出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的规划;到2012年,第一届全省小城镇大会再次提出,把茅台镇建设成为“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名镇,在“十二五”期间,仁怀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把“酒”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虽然有着多项政策的支持,但是茅台镇真正发展旅游业还是在今年。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的大背景下,茅台镇的白酒产业也受到了不小的波及。穷则生变,茅台镇的经济也开始从酒产业向旅游文化产业过渡,为茅台古镇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改革必然不是一帆风顺,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转型发展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如何利用市场的手段转变经济发展的轨迹,应是政府和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茅台小镇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早已让她跻身于西南重镇之列,但是茅台小镇在历史沿革的过程中没有固步自封,她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扬长避短、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新道路,让茅台酒文化历久而弥新。可以说,茅台小镇创造的经济奇迹绝不是偶然。(中国政法大学 高超)

(责编:洪芳芳(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