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重走长征路、青春跟党走”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集体采访活动

  土城老人保留红军藤包80年:不舍得遗忘

2016年08月26日08:45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参观完四渡赤水纪念馆,首都大学生记者团来到老街,它安静地坐落在有着7000年的历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土城之中。战争年代,这里曾是毛泽东、朱德四渡赤水时居住的地方,至今故居仍旧保留完整。

80年后的今天,沿街满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在长街尽头的饭馆里,一位半头灰白发的老人正在沏一壶茶,让人忍不住寻着茶香走进去。 饭馆内部以木质为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些破旧的四面墙壁和桌椅,老人说这些都是当年红军长征住在这里时候留下的,这么些年她一直都舍不得换新的。老人为记者倒了一杯古树红茶,将她与老街的故事娓娓道来。

生于1943年的宇明芳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是一位老党员。被问到现在老街的生活,老人说她喜欢在这里的晚年,家乡这个地方,环境好风气好,没有污染又生活轻松,还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小生意。政府提供了补贴,三个孩子长大出去工作,也能偶尔回家看看,她已经觉得很欣慰了。言语间,有着坐看云卷云舒的安逸。 说到这,老人边从冰箱中拿出了梨子和南方特有的春卷,边告诉记者几十年前没什么可吃的,只有吃春卷,后来便越来越喜欢,许多当地人也是如此,春卷伴随着他们度过了整个时代的变迁。

老人回忆道,她小的时候,家里贫苦,吃不起饭,穿不起衣,只能通过挖一些土豆和野菜来卖以维持生计。日常的砍柴、挑水、洗衣服和冲凉水澡也要沿着老街台阶走到下面的湖边来进行。老人家的柜子里,摆放着一个陈旧的藤包,与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展出的同出一辙,老人感叹着说:“这种旧东西怎么舍得扔咧!”据老人回忆,这藤包是红军们曾经用过的,他们离开老街之后,老街的人民就把这些个留下来的旧物件收藏了起来,时常看着回忆起红军在这里的故事。

提起长征时住在这里的红军们,老人表示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早出生一些,可以亲眼看看红军穿着军装意气风发地走过门前。但是她的母亲曾向她讲述过这段历史,正是红军的到来使他们真正接触到了战争的故事与坚定不移的精神,使老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老街的乡亲们都说不要怕,因为红军们天天都守在这里。老百姓生活贫苦,一路行军至此的红军们更加艰辛,他们面临过最恶劣的环境和严峻的考验,扛着百斤的枪炮横渡赤水,流血流汗却从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因为他们一直怀着相同信仰——为了国家勇往直前,拼死一搏。“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也从未拿过老百姓的一针一线。”老人饱含深情地说。

曾经老人的家中也一度窘迫,靠修补衣服和老伴在邮局加班工作供养着三个孩子,也撑了下来。老人说:“红军打仗都不怕,我这点算什么?”生活像长征,难免会磨难重重。正如老街中的赤水河盐文化,河畔从事“背盐巴”而生活艰辛的脚夫,脚踩无尽的山路,留着无止的汗水,他们还是义无反顾,与盐茶小路一样成为了老街的一景。

红军已经走过老街八十载,而长征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这片淳朴的土地, 影响着这里祖祖辈辈的人。(北京工业大学 张琬莹)

(责编:洪芳芳(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