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青春跟党走”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集体采访活动
记者手记:细思量,气象学子难忘"长征"路
昨天是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到达茅台镇的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天刚蒙蒙亮,远处的山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茅台镇的清晨,没有了晚上的喧嚣,显得格外宁静。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的同学们准时出发,在团长赵国伟的带领下,从1915广场索桥开始,绕着赤水河畔一路向前,踏着先辈们留下的足迹,重温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那段历程。
行进途中同学们队伍整齐,步调一致,没有一个同学掉队。看到同学们虽然走的辛苦,但全都坚持了下来,团长赵国伟也深感欣慰。赵团长说,他在徒步过程中之所以特意加快步伐,一是想让同学们醒醒神,二是想让大家再度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永远“跟着走”不掉队的严格纪律,更重要的是要领会坚持不懈的精神。赵团长殷切地嘱咐同学们,“未来的中国,看的是你们年轻人,是你们大学生,你们心中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去托起中国的未来”。走完“长征”路的我,听了赵团长的一席话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试想,若是在当年的长征中,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时受不住严寒饥饿,一个人放弃,一个班放弃,一个团放弃,当所有人都不再坚持的时候,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学习大气科学专业一年多,我深刻体会到,对于新一代气象人来说,坚持长征精神意义深远。广阔的苍穹,无边的荒漠,它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生根发芽,荫出一片绿洲。拐子湖气象站成立于1959年,坐落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戈壁深处,南临巴丹吉林沙漠,曾经是阿拉善盟气象站中环境最差、条件最苦的一个。气象员们不仅要承受恶劣环境的挑战,还要忍受无边的寂寞。但气象员们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使得如今的气象站各种设施逐渐完备,可谓旧貌换新颜。
在气象人中不乏有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前辈:曾支援海拔高达4700米的沱沱河气象站的“最美气象人”张有明;被称为“摸着天的人”、扎根在4500千米的千里羌塘、坚守边疆的索朗多吉、次仁曲吉夫妇;深处祖国最北疆漠河的周儒锵、侯青山老人;驻守在贫瘠的河西走廊二十年的陈昌毓等气象前辈……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诉说着什么叫做无畏艰苦,什么叫做坚持坚守。曾经气象行业处于荒漠时期时,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去开拓,走别人不敢走的路,为中国的气象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逐渐完善的天气预报系统可以为农民提供最佳耕种时间;气象卫星帮助人类在太空中睁开了双眼;气象导航使横渡大洋的船舶提高了安全性,减少因天气导致的损失等,前辈们创造了这些财富,更需要我们保护和创新。
我们九零后,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带着这种精神勇敢的奔跑向前。长征留下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裴瑞颖/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