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短期交换”让学子多一个选择

2016年08月25日16: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短期交换”让学子多一个选择

  图为韩语课结束后,张龙飞与同学及老师合影。

  图为刘秋雯(中)在美国交换时选修有趣的溜冰课。

  “学生交换”作为校际间的学生交流计划,增强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和文化认知。现在,国内高校学生申请加入“学生交换”项目,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

  交换时间长短不一,可将时长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交换称为短期交换。前往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年轻学子,在事实上也度过了一段“海外学子”生活。

  短期交换丰富多元文化观

  短期交换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收获的是宝贵的经历”。张龙飞来自厦门大学。他刚刚结束了在韩国中央大学为期一年的交换生活。“第一次一个人出国,在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地方独立生活,这段经历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给我带来更多自信。”对于像张龙飞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急需更多的机会,跳出已经熟悉的圈子,从另外的视角接触多元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感受到更立体完整的自己和国家形象。“我了解到了异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交换生住在一起,彼此用英语交流,我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从言谈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段短期交换的经历对于他而言意义很大。

  短期交换还是一个感受异国风情和体验别样课堂的好机会。刘秋雯就读于厦门大学新闻学专业。她于大三期间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交换”。她的感受是:与留学相比,短期交换在课程安排上的压力较小,选课的自由度更大。因此,余出更多的时间四处行走,感受当地的文化风情。

  几乎没有交换生会“傻”到放弃四处行走的愿望。“交换”在许多学生心中不啻于“游学”。刘秋雯就利用课余时间去了美国许多城市,并且入乡随俗地以自由行的方式去各处游玩。“在国内的时候往往会顾虑很多——比如是否有空闲时间?费用是否便宜?能否适应环境……但在国外胆子反而大了起来,还在旅行中遇到了许多可爱的人。”

  “这是我人生最美妙的6个月!”

  刘秋雯没有丝毫的遗憾。

  交换生的难题与烦恼

  短期交换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否融入当地环境?能否听懂和明白课堂内容?是不少交换生面对的两大难题。

  陈小龙也在大三期间到美国天普大学进行过为期半年的“交换”。他形容短期交换生的身份更多是介于学生和游客之间。他的理解是:“短期交换得到的体验可能还停留于表面;而留学生活,感受会更深入。”

  交换生回国后也会面临不少烦恼。一方面要思考如何与原校生活重新接轨,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学分转换和补修课程的问题。

  张龙飞表示:“出国交换一年,跟国内的生活会产生一点隔阂和脱节。现在回来后发现跟别人交谈时,有时候自己完全不知曾经发生过什么。这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来适应。”仅是生活上有所“断片儿”也就罢了,让他尤其感到苦恼的是:重归熟悉的校园,再次与大学同学相处时,也或多或少平添了一些距离感。

  进入大四学期,陈小龙补修了几门课程。这些课程是因为出国交换而遗留下的“学债”。“而且我回来后还要继续面对个人发展的迷茫。交换占用了我大三下学期的时间,其实对于要就业或者读研的人来说,这个学期是非常重要的——本可以做实习、考研或保研的相关准备。如果选择出国交换,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他补充道。

  “短期交换”算是留学吗?

  虽然也是出国,虽然学子也到母国以外的地方感受了多元文化和进入课堂,但“交换”算是留学吗?

  “我个人观点,短期交换不算留学,只能算作一种经历。”张龙飞说。他认为留学应该是学子用当地语言系统地学习专业课程,并且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而交换生只是与当地简单地接触。“像我到非英语语言的国家‘交换’,却只能选择英语语言的课程,而非接受韩语授课。可供我们选择的课程也较少,无法完整地系统地学习当地的课程。我们在那的朋友也不多。”在他看来,与当地学生一样地学习,才能算是真正的留学。

  刘秋雯则有不一样的看法:“短期交换当然属于留学。”她认为,留学就是到另一个国家去交流,学习、感受和了解当地的各种东西;而短期交换虽然时间较短,但事实上也是出国交流。她表示,半年的交换经历,已经可以了解当地的许多文化与风土人情,行留学之实。

  虽然认知不一,但是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交换生不能享受国内的海归优惠政策待遇。

  尽快融入!让短期交换不觉短

  短期交换时间有限,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是每个申请短期交换的学子需要思考的问题。

  陈小龙建议:“首先要在学校里做好自己的基本功,交换项目一般都会把机会优先给优秀的同学;其次是学好外语,提前完成相关的语言考试。”这些有助于学子成功申请出国交换的机会。而为了使短期交换获得的收益最大化,陈小龙认为做好规划很重要。“不要只为交换而交换,想好短期交换对你长远计划的帮助。比如我知道很多同学在交换期间获得了所在学校知名教授的推荐信,从而大四申请了美国顶尖的名校。”他强调,游历异国的同时不要耽误自己未来的道路。

  张龙飞的建议是:“如果到一个非英语环境的国家‘交换’,一定要提前对语言和文化有所了解。提前了解才能够让交换生快速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否则到了国外可能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会存在问题。”

  “第一,要多与当地人交流。多聊就会有很多新的机会。第二,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哪怕旁听也可以;第三,尝试加入国外学校的社团和活动,不要局限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刘秋雯表示:只有尽快融入,才可以避免交换生刚适应环境便已面临交换期结束,从而导致收获甚微。(洪娇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25日 第 11 版)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