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重走长征路、青春跟党走”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集体采访活动

大学生:传承长征精神的切口

2016年08月24日08:22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2016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长征行至今天已有3天,从首站遵义师范学院到娄山关战斗遗址,这一路记者团一行听了红军在遵义的各种故事。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红军结束长征;80年后,这些故事,我们为何不断重复。

为何要让大学生重走长征路,毕竟这不是一笔小开支,社会上的争议很多,“形式主义”,“洗脑”等等,人们不理解在革命早已消失无踪的新时代,为何还要再提长征,不断强调红色文化。笔者认为,大学生重走长征路是在为“长征精神”寻找“触动点”,是让“长征精神”走入当今社会的切口。

不可否认,长征是一部英雄般的史诗,而遵义,是一盏足以力挽狂澜的明灯。

1943年,张闻天在整风日记中曾写到,“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有决定转变的意义”,这是客观评价,1935年1月15日到17日,红军长征经过遵义,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背景下,纠正了“左倾”领导错误,重新确立了党政方针,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同样挽救了中国革命,促就了后来中国的一系列翻天覆地的改变。

失忆,是一种大不幸。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就像记忆对于一个人的意义。

长征已过去80年,当今的人们享受着舒适的生活环境,革命早已退离人们的生活,长征理所当然地在人们的视野里越行越远。如果有人说:“我要去重走长征路”,大多数人会嗤之以鼻,年轻一辈厌烦老一辈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从孩提时就不断听到的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等,已是烦不胜烦,但是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人守望历史的星空,故事先被记住,行动才能有指引。

长征精神,首先应当走进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有所体验,大学生团体,是这个社会最活跃的部分,是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掌握着技能,把玩着前沿科技,走进大学生团体,才能走进未来中国社会。

另一方面,大学生也是最不好说服的对象,新时代的他们,在各种声音的环境中成长,不再执着于“旧思想”,讨厌“形式主义”,崇尚个人与自由主义,如何“讲好”故事,如何让长征精神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才是重走长征路过程的重中之重。

在举办的众多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其中不乏有些是为了履行任务,即“形式主义”。重走长征路,重要的是体验,而非走马观花。虽然无法再让大学生们亲身体验让无数先烈们丧命的沼泽、雪山,但是,这不是一趟旅游之行,不是逛着旅游景点,心不在焉地听着讲解员讲完所有的故事。要走进当地人民的生活中,作为老红军,先烈们的后代,这些人们的情感更为真切,同时,能够使大学生们真切地感受长征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才能让重走长征路的大学生愿意怀抱这一份信仰。

这两天,“女排精神”犹如龙卷风狂扫微信里的朋友圈,微博,门户网站等。由郎平带领的这只中国女排“娘子军”,在里约奥运会上逆袭东道主巴西,打败荷兰、巴塞维亚,将冠军一分一分抠到手中,国民为之流泪,为之狂呼。

长征精神,女排精神一脉相承,不是因为胜利,而是因为拼搏和坚持而被铭记,“精神主义”并非空谈,这背后是中国女排超越极限的训练,中国红军的“青山埋忠骨”,这是跨越了80年的传承。

可见,在新时期,人们身体力行地,继承民族精神,有精神的支撑,才能有民族自信,共筑“中国梦”方能不沦为一句口号。

(中国传媒大学 盛兰)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