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重走长征路、青春跟党走”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集体采访活动

娄山关有位生了根的“老红军”

2016年08月24日17:0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遵义8月24日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的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语传遍大江南北,鼓舞了多少儿女奋斗的勇气。而在娄山关,一位78岁的老人坚持吟咏这首词已经整整23年。

肖开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农民,“家住在娄山关下的板桥镇,从遗址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坡的时候,就是两个茅草屋,我就住到这里来了。”穿着一双解放鞋、手拿一根“金箍棒”,这位看上去平凡无奇的老人却见证了红军在娄山关留下的点点滴滴。

图:记者魏晗博采访肖老 摄影:高昇

“元月9日,耿飚团长的四团从板桥出发,一部分部队从正面强攻,另一部绕道关东小路…”老人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黔北土话为游客义务讲解娄山关的历史,尽管让我们听的懵懵懂懂,但表现出的对史实的熟悉却让大家倾佩不已。1938年出生的肖老没有经历过长征,也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问到老人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肖老回答得很有自信,“小时候听给红军带路的哥哥肖开模很老一点的乡亲谈,后来又接触到很多故地重游的老红军和缅怀父辈的红二代,每一次,我都认认真真的记下来。共产党给了我们农民好日子,这些东西怎么能忘呀。”说到语言,可能老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普通话讲解员,但谈起肖老,年轻的讲解员梁昌琼一开始就竖起了大拇指。“‘老红军’虽然没参加过长征,但一直住在山上,对红军在娄山关的战斗了解得非常深入,可以说把大半辈子都献给了娄山关。”

娄山山脉高耸矗立,两侧群峰险峻,壑底山路陡峭,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个大胜利就发生在这样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走在攀登小尖山的路上,肖老一鼓作气,铿锵有力的声音,灵敏准确的思路让大家很难把他和几近耄耋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块石碑,每一处风景,老人总是热情洋溢,满是沟壑的脸上笑容不断,仿佛是种享受。

一路上,每一个听到肖老故事的人都不禁疑惑——是什么让老人坚持了20余载。面对这个问题,老人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停下前进的脚步,肖老毫不犹豫的回答:“为了把这种革命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老人家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从红军艰苦的行军环境到无比严明的军规军纪,老人有说不完的话,说到今天怕苦怕累的不良风气,老人重重的敲了一下手中的棍子。“现在的娃娃,好日子过惯了,哪里晓得什么是艰苦,要让他们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脚下这些牺牲的红军用鲜血换来的”。老人说到这里,停滞了十来秒又接着说道,“不能让革命传统变了颜色呀。”老人的眼睛变得湿润了,“有多少人还记得死去的将士还埋在哪里,只要我还能生活,还走得动,我就要一直讲下去,我在这里生了根了。”

走下山,老人按照惯例提出给我们唱一遍《忆秦娥娄山关》。老人站在路边,“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北京体育大学高昇)

老人朗诵《忆秦娥 娄山关》摄影:高昇

 

 

(责编:陈琳(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