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青春跟党走”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集体采访活动
“红军之友社”:融入时代的红色光芒
1935年1月的遵义城内,一排排红色标语挂满墙头,一首首红歌在空中飞扬,一场场演讲响彻街头……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红军的到来。
如果说遵义是散发着红色光芒的圣地,那么遵义师院就是这光芒大地上一个显耀的存在。
81年前的1月,筋疲力尽的红军抵达贵州遵义的第一天就受到了来自遵义民众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其中主力便是来自遵义三中的“红军之友社”的同学们。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友社”名称的由来:“红军之友社”原名为“反日反帝同盟”,为了迎接红军的到来,特意更名为“红军之友协会”,后收到红军政治部的指示,最终更名为“红军之友社”。红军之友社在遵义民众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为红军队伍深入人民群众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期,红军之友社更是成为红军的人才储备所,遵义三中的很多同学都加入了红军的队伍。
历史的传承不能仅以铭记为终点,更应该以史为鉴,因此红色教育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存在。而遵义师院作为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对红色教育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也因此,遵义师院在红色教育上有了一系列作为。
首先,师院有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平台,并在新生入学之时,进行专题《红色征途》系列讲座,以培养学生们的红色文化意识。其次,师院设立了“五个好”工程、成才工程和人才引进机制,并在导师制中添加了专门的人生导师部分,用以对学生进行更加有广度、有深度的培养。当然,师院的红色教育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学生中普遍形成了吃苦耐劳、回报社会的观念,极大地促进了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师院涌现出一批积极参与支教帮扶活动的学生;还有为了支援铜仁教育事业,把一生留在这里的山东女孩王媛媛;学校的红色剪纸也被推荐到北京卫视参与《第二季文化意象》的直播。
我一直在想,随着战火纷乱连同那个血色的年代渐行渐远,我们这个时代究竟需要怎样的红色教育?看到师院,我有了答案。
真正的信仰,是融入时代的光芒。
那个时代的苦难已经过去,留给我们的是不朽的精神和记忆。而只有将这种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才能赋予它新的活力,才会使这种精神永生化,并在一代代心中抱有信仰的后继者们的传承中不断地增值。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摸摸“红军菩萨”的脚,各种病痛都去了。与其说是迷信,我们不如说这是一种精神寄托,只有百姓对红军真正的产生信任和敬仰,才会把红军的点滴都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里。
我曾忧虑,当一代又一代红色精神的奉行者们年华老去,这些记忆最终是否也会被慢慢磨平在时光里。今天走到这里,我终于懂得,这里的红色精神,不会消失,甚至不会减弱,它们只会在时光的长河中,发出愈来愈亮的光芒,照亮遵义,照亮华夏的每一寸土地。
就像当年红色之友社的同学们,就算历尽千难万险,依然将滚烫的热血献给了那段与红军并肩而行的最好的生命里。(北京交通大学 张瑞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