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重走长征路、青春跟党走”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集体采访活动

红色文化能给传统教育带来什么?

2016年08月24日15:17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谈及"红色教育",在大多数人给出的关键词中,"红歌比赛"、"红色主题演讲"、"红色电影"和"红色旅游"出现的频率频率很高。21世纪的我们没有亲历过老辈们的铮铮岁月,没有感受过战争中的生离死别,似乎"红色"二字已成为某种品牌,而"红色教育"也成了流水线上不走心的"小广告"。于是有人会问,那么"红色文化"之于传统教育的真正意义何在?而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再进行这类"红色教育"呢?

在红色圣地遵义市当地的师范学院里,记者揭开了真正红色文化背景下教育成功的奥秘。

遵义师范学院新校区图书馆  摄像 :首都经贸大学 时玥

遵义师范学院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一隅,凤凰山麓,湘江河畔。百年的建校历史成就了学校丰厚的人文积淀,而其中影响学校至今的,便是红军长征过黔北时留下的深深的红色革命烙印。"红色文化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该校党委书记王大忠坚定地话语中流露出一份自豪,这正是因为他们拥有着无数高校所没有的人文资源——红色文化所能给足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因为很多同学出生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从小便见证了国家对长征革命基地的保护,老一辈对历史事件的回忆,甚至自己就是革命战士的后代。他们对那段历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而正是这种真真正正透彻的认识,让他们的内心慢慢地生发出向优秀人物靠拢的意识,也渐渐相信意志力和信念能够创造奇迹。于是,他们很多成为了优秀的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院院长李懋君的一番话向大家揭开了神秘的谜底:文化的教育力量,在于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在于精神与心灵的对话,这种教育力量是强大的。

记者了解到,遵义师范学院一直奔着"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育人准则。同时强调"坚持传承红色文化"。而这样的育人标准,似乎也正是继承了长征精神里忠贞无比、无私奉献、舍小为大的精髓。遵义本地保留至今的红色文化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甚至还对引领学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打好教育这一胜仗,正需要学生个体和学校组织的共同努力。"红色"之于教育的影响可见一斑。

遵义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徐娟女士接受了记者采访。而她接下来所讲述的故事,也正验证了红色文化下传统教育更加容易成功的事实。

山东女孩王媛媛曾毕业于遵义师范学院,她目睹了贵州山区人民的朴素和奋斗,被悠久的革命精神感化。在学校"留得住"的培养理念熏陶下,她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就在贵州铜仁地区工作,为偏远地区的发展做出来贡献。 央视节目中"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节目里,曾有在赤水边缘山中助教的两位女孩被报道,而她们正是毕业于遵义师范学院。"下得去"的教育思想鼓舞着两个勇敢的女孩,让她们共同参与创办了"山资一扶"的项目。她们不怕吃苦,勇于奉献自我的精神更是传承红色文化的完美体现。除此之外,还有 " 最美贵州交警"奔跑为待产孕妇开道的故事,同样不让人意外的是,这位"用得上"的交警同志也毕业于这个传承红色文化的师范学院……

种种类似的故事即是一个个鲜活地例子,唤醒了大家内心对"红色文化"的疲倦认知,也刺激了大家对于"教育"的重新思考。难道我们对"红色文化"的发扬,还要停留在口头或者书面文字表面?难道我们对"红色教育"的开展,还要止步于歌曲或者电影跟前?

真正的红色教育,是一定要让红色文化的精髓深入传统教育的"腹部"。这是一项尚未完成的革命,我们还有漫漫征途要走。而革命的前途,却已经能够看到光明:遵义师范学院正是一个原汁原味红色文化背景下的成功教育案例,是不是能够成为说服我们弘扬真正的红色文化,传承真实的民族精神的先驱?(华北电力大学徐逍君 )

 

(责编:陈琳(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