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青春跟党走”首都大学生记者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集体采访活动
记者手记:从长征路上的医事想开去
“身中枪伤的红军葛尚银得到了遵义县枫香花苗天农民陈绍奎的收留,得以在他家休整养伤。虽然条件简陋,但陈绍奎尽自己所能精心照顾葛尚银,每日用嘴一口一口将伤口里的脓液吸出,并用盐水清洗,最后敷上草药。然而奇怪的是,整整一年葛尚银的伤势都不见好转。直到有一天,陈绍奎例行吸脓时,舌头触到一个硬邦邦的物体,才知道原来伤口内一直藏有一个弹头,影响了伤口的愈合。于是陈绍奎用铁丝做成夹子把弹头夹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之后,葛尚银的伤口终于愈合了......”
台上遵义师范学院的王刚老师绘声绘色地说着这段长征往事,“一个一年都无法愈合的伤口”显然提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
我的思绪慢慢飞离了会场,回到曾经的外科课堂上。
正常来说,外科医生在处理枪伤患者之前,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包括血常规、X线等;在明确伤口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之后,应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彻底清创,防止感染发生,最后根据创面性质选取消毒剂进行消毒,贴上无菌辅料。若不及时清创,异物反复刺激伤口,还可能引起组织异常增生,影响伤口正常愈合。
回到我们的长征故事。
从临床医学上看,显然陈绍奎对伤口的处理有欠缺,但从医学生的角度来体味这个故事,却咀嚼出一丝感动的回甘。
长征途中缺医少药,伤员包扎伤口的纱布都要循环使用;因为缺乏麻醉药,战士上手术台只能咬牙忍痛,军队尚且如此,寻常百姓家更是不必提。虽然条件艰苦,但老百姓都尽己所能给予红军伤员最细致的照顾,最精心的护理。没有消炎药,他们就按照祖祖辈辈的习惯上山采药;没有引流装置,他们就用自己嘴将脓液吸出。子弹头在伤口内整整一年未取出,而没有并发感染、败血症,反而在取出弹头后顺利愈合,这足以说明张绍奎对葛尚银的护理之精心。
提到长征,我们首先会想到红军不怕苦、不怕累、坚毅卓绝的优秀品质。从小到大,语文课本上、爷爷讲的“我当兵的时候”、电视里上演的战火纷飞,无不在渲染红军二万五千里中的重重困难,万般艰辛,于是我们被感动,被教育,我们随之树立远大志向。但偶尔将镜头拉回来,从大场景拍摄调成微焦特写——军民互动的小故事小细节,往往更能在细微处绽放别样光彩。如果说长征精神像一轮红日高挂天际,那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就像清晨露珠,体积虽小,但折射出的美与日光相较毫不逊色。(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宁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