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留学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最权威的留学信息>>独家报道>>留学生杂志

流动餐车文化:留学生街头饮食

2016年08月03日16:20 |
小字号

本文系人民网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流动餐车和流动型餐馆,最早来自17世纪晚期以来就存在于美国东海岸的大城市中。得州生产牛仔和牛仔活动是催生餐车的最大原因。1866 的得州,一个叫查尔斯(Charles Goodnight)的农场工在为一场大型的牛仔赶集活动做准备,为了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给牛仔和参加活动的人们带来方便,他利用战后美军剩下的四轮马车,制作出了第一个流动型厨房。他支架撑起马车的连接盖子,延伸开来成为烹饪的工作台利用马车的主储藏板放置干燥的豆类、咖啡、饼干等这些利用保存的食物。在集会过后,对于疲惫和饥饿的得州牛仔来说,这个流动炊事车是他们大饱口福的圣地,查尔斯列入了得州“红人史”。

同时期美国东海岸的另一区,新英格兰地区罗得岛,一位叫史考特(Walter Scott)的17岁男孩,当时提一篮三明治和咖啡卖给晚间工作的报社员工和男性俱乐部的顾客以赚取外快。到1872年,生意越来越火爆的他开始使用活动车辆在《普罗维登斯报》报社外卖食物,流动餐车(diner)一词慢慢就由此传开来。

餐车文化也许是一个被过度吹捧的潮流,但无可否认的是,它的作用和影响无法忽视。一般而言,餐车的食物都是自家独创的,和正统的餐饮店相比,它通常只卖几款独家产品,选择不多却最有代表性。而由于餐车的流动性反而增加了路人购买的欲望,毕竟它不会总是等着你来,有时遇得到也是一种偶然和惊喜。同时,从经济效益和行业链来分析,餐车为经营者和食品生产商带来了很强的竞争力,他们不需要交付昂贵的铺面租金,对于运营者对销售区的选择也更自主和灵活。餐车的工作人员少,通常主厨能够更好地得到顾客的反馈信息,对市场的方向把握更灵活。

在人行道边上的停车区,餐车通常成群结队出现,没有固定坐席带来的打包即食现象,成为了街头饮食文化的一大特征。美国餐车数量增多于本世纪初,虽然价格低廉且方便,但是食品的口感不突出再加上卫生方面无法令人放心,使那时大部分民众对餐车的印象仍停留在路边热狗摊的层级。直到金融风暴的空降,失业率上升,民众上餐馆的意愿降低,行动餐车的业绩反而提升,许多人看到了商机,加上移动餐车加盟容易,创业成本低。

据Mashable网站调查,一辆基本款的二手热狗摊餐车约2000美元,二手改装可上路的移动餐车约4万美元,全新改装的移动餐车则约7.5 万美元起跳,且标榜着机动性强,可以随时更换经营地点,不像店面经营一样,若选错地点就很难有翻身机会,因此成为许多寻求二度就业族或是青年创业的首选。甚至原本的餐厅店家也会利用非营业日驾着餐车加入贩售行列,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餐车就此纷纷出现在街头,直到个体户形式的美国移动餐车逐渐组织聚集起来,并透过社群网站的消息传递,消费大众对餐车的正面形象才逐渐提升。

一开始各餐车业者有如游牧民族般到处游动寻找客源,虽然不用再烦恼店租问题,但因为地点正当性问题,而时常遭警察驱赶取缔,时有时无,往往无法培养客人忠诚度。再者,假日和非假日的营业额差距相当大,无法有可预期和稳定的业绩,也导致提高采购原物料的困难度。后来有业者带头整合了绝大部分行动餐车业者的资讯成立行动餐车网站,积极地发布餐车讯息和相关活动,鼓励民众前往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一辆主打卖韩国和墨西哥风味烤肉的餐车,才真正掀起了餐车文化的新狂潮。餐车的经营者Kogi一改之前“漂泊”的作风,利用社交媒体Twitter 告诉消费者他的位置,吸引更多的客人。芝加哥、洛杉矶、纽约、迈阿密等这些于海岸线上的城市,都拥有浓郁的餐车饮食风俗。而现在,餐车的潮流已经蔓延到了全美,甚至是一些城郊、田园。它的功能也有了新的拓展,许多大型派对、校园舞会甚至是户外婚礼都会利用餐车,作为饮食品种和形式的补充。随着餐车文化兴起的一大趋势,还有以餐车为形式的美食节,把各种类型的餐车聚集到一起,为美食爱好者打造一个新潮的美食活动。

来源:留学生杂志

(责编:安亚欣(实习生)、林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