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留守女孩马小牧的第一个暑假:北京,我回来了

本网记者 贺迎春
2016年07月08日13:54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马小牧在画画

又到暑假,马勇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马小牧跟随老乡来了北京。见面时,小女儿对他说:“爸爸,我回家了”。

中专毕业的马勇2001年来北京打拼。他有一儿一女,老大马小昱长期留在江苏如皋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二马小牧,出生后两个月就来到了北京,从小在北京长大,上完了幼儿园,女儿心里早把北京当成了自己的家,连如皋的方言都不会说。

一年前女儿被送回老家上学

去年八月,马勇把女儿送回了老家,他说,女儿到了上学年龄,虽然如果手续齐全,女儿可以在北京上小学,但是以后高考就麻烦了。在马勇看来,北京的中小学不如老家江苏重视考试成绩,“在北京即使你打满分,回到老家可能还是不行,而且两地使用的教材、高考的难度也不一样。”

中国家庭的轨迹往往因为孩子受教育而改变,在北京等大城市,有人会把郊区的大房子卖了,去城里换个狭小老旧的学区房住着,而对于马勇这种外地打工者来说,孩子上学,可能就意味着父母与子女的分离,意味着几千里的迁移。

每次来北京孩子都要变个样

马勇在北京做服装设计,据他说,找他做衣服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收入还不错,每月可以过万,运气好的时候能到两三万。2007年他在北京买了一套57平米的两居室。

记者去他位于团结湖的住所采访时,见到了他女儿马小牧。小姑娘胖乎乎的,早早戴上了眼镜。见到记者,憨憨地笑,但就是不说话。

马勇说,她以前很开朗的,回去一年变成了这样。“在家里她很少与别的小朋友玩,一般与哥哥说话多些。”

从前在北京的时候,马小牧自理自立能力很强,四岁就会自己穿衣服,扎头发,而且很有主见,每天穿什么衣服都自己定。

现在,兄妹俩都与外公外婆在一起。在马勇看来,存在“隔代惯”的问题,儿子由于长期与老人在一起,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毛病太多。岳父岳母嫌教孩子干活麻烦,索性都自己干了。

“在老人眼里不是毛病,但我们这代人看来就是不好的习惯。”

马勇很无奈,一方面要考虑孩子的前途,一方面又得照顾老人的情绪。老人帮着带孩子已经付出了很多,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岳母告诉他,孩子每次来北京住一段时间,都要变一个样,但一回去不到两周又全都改回去了。

马勇觉得,岳父岳母一直奉行的“鼓励教育”有问题,“该鼓励的我一定鼓励,但对于他们犯的错误,我也一定会指出来,鼓励教育固然不可缺少,让孩子明辨是非,适当的挫折教育也不可少。”

暑假一家人一起打羽毛球

曾担任过两年代课教师的马勇对教育子女有自己的想法。对儿子,他很严厉,他认为,男孩以后要承担更多责任,要让他强大起来;而对于女儿,马勇让她暑假学画画、游泳、舞蹈,这些能锻练出女孩的身材与气质。

儿子在老家上培训班,要八月份才能来北京。等一家人聚齐了,马勇和妻子想带孩子去北京周边逛逛,让孩子开阔开阔眼界。

“让一家人一起活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羽毛球。”马勇说,打羽毛球很方便,小区里面就可以打。

他会在吃完晚饭的时候,带着一家人去旁边的公园溜达,让孩子看看热闹。看到很多人在跑步,他会向孩子讲述跑步的必要性,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运动的习惯。

很有父亲威严的马勇有时也会有小浪漫,他家客厅桌上放着一张照片,照片上一家四口穿着亲子装,在玩电子桌球——这张珍贵的照片是一位摄影师朋友帮他拍下来的。

理性看待分别,该走还得走

聚时想着分别时,八月底儿女都将回老家,“理性看待分别,该走还得走,即使心有不舍,也不要让孩子感觉到。”

长期的“北漂”,让马勇每到这时候保持了一颗淡定的心。

北京也并非非待不可,儿子再过一年就要上初中了,马勇决定到时候就回老家,“到了关键期,必须回到他身边。”

为了孩子,马勇的事业面临从头再来。

回家后干什么,他还没想好,但他想买个大点的越野车,或者商务车,家里人多,一般的车装不下。

至于北京这套房,他打算在合适的时候卖了。

不过,他也希望女儿以后高考能考到北京,“回到她的家”。

(文中马小牧、马小昱为化名)

(责编:贺迎春、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