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中小学>>北京市中小学>>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节粮宣传

北京大兴一中节粮教育:学生谈体会

2016年07月01日13:5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近日,大兴一中积极开展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组举办了“节粮体会”征文活动,让学生畅谈对节约粮食的看法。以下为部分学生的体会节选。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不仅每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而且长辈们还变着法子翻花样:面包、鸡蛋、红烧肉、鸡腿……从中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但这同时也导致了我们许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养成了随意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

同学们,不要以为我们能吃饱饭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饥挨饿。其实,我国就尚有2000万贫困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非洲国家的孩子们更是饱受着饥饿的痛苦!在非洲有很多母亲.为了让孩子忘记饥饿,在每天开饭前,就烧一大锅水,然后在路边捡来石头放到锅里.不停的煮,不停的煮.孩子们眼巴巴的看着冒着热气的大铁锅.等待快点开饭,直到他们睡着!这是真正的无米之炊!很多当地的儿童因为营养的高度缺乏都危在旦夕!据相关报导:全世界营养不足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10亿,这意味着全世界每六个人中间就有一个人每天挨饿。每年饿死的人至少有2000万,每5秒钟就有一位儿童因为粮食短缺而死亡!全球的粮食储备只够人类食用15天.多少可怕的数字!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全世界正面临一场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我们必须爱惜粮食。

我们再来看一粒粮食的不平凡经历。首先,农民在播种之前要经过除草、耕田、施肥、选种等工序。播下种子之后,从发芽到成熟期间,一直伴随着一遍遍的除草、杀虫、施肥,农民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挥洒着一把把的汗水,侍弄着五谷杂粮长叶、开花,直至颗粒饱满变成金黄。农民还要顶着骄阳收割、脱粒、晾晒,历经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粮仓。之后,再经过加工、运输等一系列工序,最终成为饭桌上热气腾腾的米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两水”,我们又怎么忍心浪费粮食呢?

粮食是可贵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劳动的成果。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做一名爱惜粮食的小卫士! 

马子腾 初一(1)班

 

节约,这在生活中已经是个广泛存在的词了:节约水电、节约资源、节约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谁都懂,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去体谅农民、节约粮食的,又有多少?

以前,我也是一个对节约“力有余而心不足”的人。虽然我从小到大一直在学节约的重要,但总想着一点点的浪费不会有什么的。可是,通过这次的班会课,我真正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一组数据令我异常震惊:每人每次节约一粒米,持续一周,节约下来的米的量就相当惊人了;长期坚持,更可以留下后辈世世代代都吃不完的粮食。

这样看来,我们平时吃饭时留下的的饭粒,餐盘里没动几口就被倒掉的菜,这些,岂不是应让我们好好地羞愧、反思一下呢?只要每次节约一点点,我国部分地区的粮食问题不就能得以解决了吗?同样的,只有每个人都把节约牢记在心,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才能真正做到全民节约、造福万代!

初一三班 韩梦然

 

我相信有很多人认为珍珠项链非常珍贵,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是粮食。粮食,这不起眼的两个字,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没有粮食,人就不能生存。

但现实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历历在目。每当你走进学校食堂吃饭,就会发现许多人在浪费食物:有的人看见饭菜很难吃,没吃两口倒掉了,有的人甚至连看都不看就直接倒掉了。有一次,我们在饭店吃饭,看见隔壁那桌大鱼大肉,可不一会儿,人都走了,许多菜还没吃掉,也没有打包,看着服务员把菜统统倒掉时,我的心很酸,有种说不出的感受。

每天中午,我总会看到很多同学的饭还没吃多少就全部倒掉了,甚至有的菜根本没吃一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或许有的同学家里很富裕,可是不要忘了,在中国一些贫困的地方,就有2000多万人吃不饱饭,2000多万人啊!如果我们每天多节约一些粮食,这些贫困的人不就不会挨饿了吗?

初一七班 王贺年

(责编:安亚欣(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