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北京中学“文化寻根” 把创新基因培育给孩子

2016年06月29日14:5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 熊旭)“我们有两句话,一是‘让人成为人’。让人性的东西真正在孩子身上得到很好体现;二是‘让自己成为自己’。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在做客人民网时如是说。

夏青峰在介绍北京中学的办学目标时提到,北京中学要成为一所具有北京风格、中国气质和世界胸怀的现代学校。“希望有一天,北京中学能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国名校,有人可能说你是在说大话,但我们不怕说大话,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儿童,儿童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可能性。我们会一直怀揣这个梦想。

“这三年在市教委、区教委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确立了北京中学的四个发展策略:文化立校、民主治校、学术兴校和开放办学。”夏青峰说。

“办一所学校,其实是创办一种文化”,夏青峰强调道。文化是一种柔软的,带有持久性的力量。在北京中学开学第一天的时候,就要想到北京中学的百年,如何成为一所百年名校。这种文化最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文化是根的文化,即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急功近利,要安静下来,打好人文基础和科学基础。在人文方面,把孩子身上善良的东西积淀深厚;在科学方面,把创新的基因培育给孩子。这个阶段一定安安心心地回到教育的原点,去思考创新人才到底怎么成长、怎么发展。其二是信任文化。教育上很多折腾的事情,本质源于不信任。希望在学校里面,老师、学生、家长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由此产生的信任文化能够积极地影响家庭和社会,形成和谐关系。

在民主治校方面,夏青峰说,“教育生长的力量,来源于内在”。他希望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生委员会,尝试多方议事机制,促进民主办学、民主治校。学术兴校,是要按照规律去办事,即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并找出结合点位置。

陶行知说过,“不动用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无能的”。在开放办学方面,夏青峰希望能把各种资源引进来,打破围墙的边界,让各方的力量来支持,让学校与社会形成合力。

(责编:赵竹青、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