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试卷解析:数学试题多思少算
昨天,中考主要进行的是数学和化学科目的考试。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及各学校老师解析试卷称,今年的数学试题体现出“多思少算”的特点,考阶梯水价、小区居民燃气用量、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预测,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专家分析,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结构有所调整,填空题、解答题一改答案唯一的格局,呈现出一定的开放性。题目背景虽然常见,但要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
试题体现出“多思少算”的特点,关注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
比如题目将测量灯高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简单的数学模型,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推理能够发现所抽象出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使问题得解。
另外,试题中出现了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试题。“试卷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共有九道题考查了数学知识的应用,约占试题总数的三分之一。
比如阶梯水价机制制定推断、小区居民燃气用量调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预测,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通过上述三道试题的设置,引导教学中对于统计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将统计的学习处理成单纯的数字计算和绘图技能。”
在今年化学试题中,则可见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比如21题以“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展”中的珍贵文物墨书金饼、青铜雁鱼灯等为素材,在分析所用材料、比较不同材料性质差异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此外,专家分析,化学选材视野开阔,既有考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也有与工业实际吻合的生产流程;既有古代应用化学知识的实例,也有现代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
例如,泡腾片放入水中的现象、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安全图标的辨识、关于方便面的传闻解读等均来自于考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而从闪锌矿石冶炼锌的生产过程,则来自于工业生产实际。
又如,对考古文物的分析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等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让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获取新信息、拓展视野。(任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