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志愿帮帮团:如何甄选原汁原味的大学教育

梁挺福
2016年06月12日09:5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很多还未迈进象牙塔的学子,对于大学生活的想象可能是这样的:自己的大学在城市的繁华地段,生活美美滋滋的。。白天,和师哥靓姐在图书馆里、在大树下取经交流;夜幕降临,约一众好友一起去看风景、吃宵夜;周末则穿梭于城市的博物馆、文化馆等地汲取知识养分。然而,大学报到当天,发现自己置身于这座城市的几环之外甚至是村里时,相信很多学子的内心无比失落。

目前,高校分校区也算得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外迁”。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等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放眼望去,村里的大学真是不少。这些分校区多少还可以接受,孩子们在乡下待段时间还有机会回到城里的校本部继续学习。

作为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之一的中国政法大学,基本上本科生都在昌平就读,研究生院在海淀区蓟门桥边。还有一种学校,校本部和分校区分居两地,相隔数千里,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和烟台校区)、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和威海校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和苏州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和威海校区)、山东大学(济南和威海校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和青岛校区)、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和日照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和宣城校区)、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和盘锦校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和沙河校区)……这种异地办学,考验的不仅仅是教师职工的精力,更是其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能否切实得到保障。

在一切都求新求变的时代,原汁原味已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不少大学都曾掀起一股“更名潮”或“合并潮”,设立分校区的热情更是从来没有丝毫消退。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不仅要有高楼,更要有大师。大学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高大的图书馆、先进的实验室和一大堆数字指标上。大学的文化更体现在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教授身上,以及积极向上、具有责任感的学生身上。

何为原汁原味的大学教育?笔者认为体现在以下几点:

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校名本是一个学校历史积淀的证据与体现,频繁改名一定会冲淡学校本身的历史底蕴。迄今为止,有9所左右高校逾百年而未曾更名: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中山、武大、山大、川大、山西大学。相关统计,在全国近1500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将近一半改过名字。

不曾设立分校区。高校设立分校区或是因为生源多而空间不足;或是因为教室、宿舍等硬件条件亟需改善等等。关键是在将学生往外“赶”的同时,要做好相应的配套设计,以保障学术氛围与学习环境。

不曾合并其他院校。对于高校合并,也并非一刀切的全是坏处,有的高校的确因合并而有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把一墙之隔的中国金融学院并入,使其金融学科实力大大增强,校园面积大大提升,是一次软实力和硬实力非常成功的“加法”合并。也有高校因合并而成为形式上的“巨无霸”。广大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要深入了解。

如今,接受原汁原味的大学教育俨然是一件奢侈品。笔者建议,未来的大学学子,上大学优先考虑那些没有新校区,没有分校区,不在大学城的大学。对于更名与合并的高校,一定要弄清高校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甄选适合自己发展的高校。

(责编:林露、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