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福建名师为2016高考作文题点赞:打破僵化模式 培养思辨精神

2016年06月07日16:52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原标题:福建名师为2016高考作文题点赞:打破僵化模式 培养思辨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民网福州6月7日电(谢曦)“根据漫画材料,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挨了打;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揍,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表扬。”这是7日上午进行的福建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这也是福建省时隔多年之后,重新使用全国卷。

2016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对作文题目的关注与讨论又成为焦点。“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点个赞,为它打破了今年以来盛行的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僵化模式的禁锢。”对2016年福建省高考作文,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首任高考语文学科秘书、厦门一中高级教师苏宁峰如是分析和评价。

苏宁峰从审题的角度简析了此次作文的主题方向:漫画显示,两位学生因为成绩的起伏而获得不同的待遇,致使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难以得到保证,甚至陷入荒谬的境地。其材料的核心问题是“认识与评价”的关系问题。

具体到写作过程中,苏宁峰则建议当求广泛联想以拓宽写作思路。比如,可以聚焦教育问题,深入思考教育中以分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利弊;教育中存在的“简单化思维”的问题;导致教育“简单化思维”的行政化体制等;还可以联想到习总书记前段时间谈到的不要用僵化的行政化要求去评价禁锢科技领域的创造,由此纵论“科技进步与评价创新”的问题等。

梳理历年高考作文题,无论是时间上还是主题上,苏宁峰都认为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有其稳定的传承性质,以及考查“二元关系”的思辨气质。

从历史源流上,“今年的漫画材料题这种考查形式早在1986年、1991年、1996年和2000年等多个年份的命题中反复出现过。”苏宁峰说。

从主题上来看,今年作文中心话题扣紧“认识与评价”的关系,从“认识论”角度对考生进行思辨性的考查。而这样的主题早期也出现过多次:比如,1990年怎么看待玫瑰花“花上有刺、刺下有花”的现象;2000年的四幅图形符号因标准不同而致衡量结果不同的现象;2003年的“感情亲疏不同而致认识结果不同”的现象;2004年的“幸福与思维方式”的关系问题等等。

认识是评价的基础,苏宁峰认为,如何客观地认识“成绩变动”这一现象,将直接影响社会对此作出的行为反应。漫画中,孩子的考试分数发生了变化,得到的奖惩也各不相同,但这种奖惩的评价是建立在简单化思维的基础上的。简单粗暴的劣质评价势必导致被作用者的身心受伤,动力受损。社会评价还应考虑更多更复杂的因素,不能一味地求简求粗地“一刀切”。因此,探索出一种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也是社会的当务之急。(记者:谢曦)

 

(责编:温雪茹(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