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不如行动:同济大学EMBA主任李奕滨谈创新
“新世界就像一条恶龙,你不骑在它的背上,就会被它踩在脚下”,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描述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才能骑在新世界的背上,掌握新世界的骑术,同济大学EMBA主任李奕滨在参加美国百森商学院“创新第一人”Jay RAO教授的《创新与企业增长》的模块课程后,梳理了对创新的理解,以飨读者。
创新者的DNA——跨界关联是引爆创新的支点
哈佛商学院管理学者Jeffrey Dyer, Hal Gregersen和Clayton Christensen 通过对多名创新者的跟踪和研究,发现创新者的DNA特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观察(observing) 、质疑(questioning)、 交流(networking)、关联(associating)、试验(experimenting)。创新者对世界永远抱有赤子之心般的好奇,通过观察把大千世界的离散信息转化为电位信号存储在大脑皮层上,而创新就是把这些离散电位信号关联整合——旧要素的新整合,交流是为了更好的关联,而关联之后是质疑和试验。(周宏桥,2015) 因此,跨界关联是引爆创新的支点。跨界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从此岸到彼岸的结果,而在于跨界的动念和过程。
创新来自于边缘
颠覆式创新往往要从边缘切入,因为市场的中心通常都被行业龙头企业垄断,正面迎战寡头往往造成两败俱伤,不如从边缘崛起,逐渐改变行业的生态,进而成为新的霸权。因此,任何一个创新者都应该牢记,眼前的敌人未必是真正的敌人,打败自己的通常是行业生态的改变和边缘崛起的力量。
合法的复制是创新的起点
毕加索曾说,“Good artist copy,great artist steal.”复制是创新的起点,创新98%的价值来自于复制或者模仿。重要的不是你的知识从哪里来,而是你要把它用到哪里去。创新跟技术无关,创新跟技术的新旧无关,创新的核心在于如何解决目前的痛点和问题。
创新者要尽早、尽小的代价失败
据统计,75%的新产品开发未能盈利,大部分都没开发或者生产就被撤销。既然创新成功的概率如此之低,创新者若想成功,只能不断地实践。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摸着石头过河;失败要趁早,失败的成本要低,快速学习经验教训;只有在进行产品概念验证之后,才能大量投入资源;创新创业的过程胜过结果,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值得铭记,
创新者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分为渐进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每个企业的成长路径都是渐进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的交织,渐进式创新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像激进式创新那样改变企业的基因。渐进式创新的产生源于已知世界中大数据所产生的信息,企业可根据历史数据和客户反馈分析来预测未来趋势和改进方向,这时候管理者用到的是预测性思维;但是,激进式创新属于未知世界,没有任何已知的、足信的数据和变量,企业若要实现激进式的创新,预测性思维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创新者需要的是创新性思维,以及不断的实践和试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