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指尖忙碌”有点冷落了“心中亲情”

杨莹莹
2016年05月05日08: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5月8日是母亲节,你准备给你妈妈送什么礼物呀。”刘晴的表姐在微信上问她。此时正值韩国早上7时,刘晴刚刚起床拿出手机,她的微信上就收到了这样的信息。“过几天母亲节啊,我险些忘记了。”刘晴接着回复了一个“尴尬”的表情。“别整天玩手机,多跟家里联系联系。”看到这里,刘晴忍不住想自己有多久没跟家里联系了。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悄然改变着海外学子们的生活……

  指尖时代

  学子在网络上忙些什么?

  “我基本上每天都会花费一两个小时上网。我的‘口味’比较杂,时政热点、娱乐八卦、炒股都会涉猎。”5月2日,大四的刘小小在社交网络上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她就读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

  2014年12月,刘小小远赴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市求学。微信、微博、QQ、脸书,这些都是刘小小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临近毕业的她正在跟朋友们享受毕业旅行的快乐,也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很多照片。

  互联网不仅架起了海外学子与家人沟通的桥梁,也是他们了解国内外信息的主要渠道。刘小小所提及的“口味杂”也成为了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网络上的共同特点。就读于新加坡奥塔哥大学的衣建西认为:“一方面,我们这代人本来兴趣爱好就比较广泛;另一方面,互联网能让我们更加迅速便捷地了解国内信息。网络除了可以进行社交,还可以了解自己关注的各种信息,这些都是我们动动手指就能做到的。”

  社交网络

  学子的另一个家?

  对于很多海外学子来讲,社交网络就像一个网上之“家”。“我比较懒,跟爸妈视频不多,有时候好几天没信儿也是常事。”初到新加坡时,语言上的差异、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衣建西备感压力。他一直在努力地让自己去适应。

  社交网络让留学生与国内亲友的沟通变得更简单及时。语音、视频聊天,发布照片分享动态……与大家一起分享海外生活的苦与乐。现就读于韩国外国语大学的刘晴说:“我到了国外之后,微信、微博、脸书的应用更加频繁了。在网络上,我可以订机票、上课、买衣服,几乎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能在网上完成。现在感觉离开家其实没有太可怕,要是让我离开手机那就不敢想象了。”

  心中亲情

  学子会冷落它吗?

  看电子书、上网聊天、刷微博、玩游戏……可以说手机基本上能让一个人的生活变得“充实”。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多样化的功能让手机正在成为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但是,对我来说,可能因为在网络上关注的东西多了,最近跟父母间的沟通有点减少了。”刘晴谈到这里,眼光黯淡下来。

  “无论吃饭、坐车、排队,甚至是走在路上,几乎随处可见埋头看手机的人。许多人善于在虚拟世界中侃侃而谈,却在现实生活中有或多或少的‘社交恐惧症’;也有不少‘微博控’选择在网络上实时更新自己的状态,却在面对家人和朋友时,患上了‘失语症’,不愿多说一句话。”衣建西坦言自己也会有这样的表现,“但这一切好像成为了习惯。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慢慢改善。”他若有所思地说。

(责编:张艺(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