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中式教育水土不服 英国娃镜头下人来疯?(图)【3】

2015年08月13日08:34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式教育水土不服 英国娃镜头下人来疯?(图)

  “我们的确缺乏中国学生那种驱动力”

  一天,校长尼尔来到赵老师的中文课堂突击,“我喜欢突击,这样可以看到我们的教学细节。”尼尔径直走进教室,靠在桌上,讲台上,赵老师拿着尺子指着汉字,让学生跟着一个一个读。

  “这种方式……额……ok。”尼尔作出一个略带不屑的表情。听了好一会之后,尼尔扛不住了,“好吧,我摊牌了,这样一句一句做笔记的方式,不能成为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它在任何层面上都是不对的。”

  有老师把学生的懒惰归结为英国的福利好,认为只要社会竞争更加残酷,学生才会更加努力,而高福利则让学生在学校不思进取。

  但尼尔不认可,“我觉得不能把事情归咎到英国的福利政策上,但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确没有中国学生那种驱动力”。

  中国教育学者:中国的教育方式不是西方想学就能学的

  记者:您觉得这部纪录片是否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中国的教育方式?网络上一些认为是作秀、妖魔化中国教育的言论您怎么看?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这个片子所展现出的中国教育方式的确是真实的,它客观地展现了中国的课堂教育。所谓的“妖魔化”说法,我并不认同。

  记者:这个节目给我们带来关于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一些反思,您觉得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杨东平:我国的教育问题主要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和应试教育问题。评价一个教育体系有两个维度,举例来说,就是孩子五年级的成绩怎么样和孩子30岁、50岁后成绩怎么样这两个维度。而后一个维度所衡量的恰恰是教育的总产出。拿我们国家来说,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体系下,我们只照顾了前一个维度,关注孩子小时候的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发展。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是一个“教育工厂”的概念,“产品”的规格都是一样的,都能达到基本合格就完了。而在我们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我们并不是要培养标准化人才,而是要培养适合各个领域的人才,这些人才是社会核心竞争力所在。

  储朝晖:总体来说,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教育,不要一概而论中国的还是英国的,这个判断就概念太大太宽泛了。中国有不同的学生,英国也有不同的学生,所以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不同发展需要来确定的。而我国长期以来欠缺地很重要一点就是没有很好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需要了解不够。

  记者:中国的教育方式和西方教育方式能否比较好地融合?

  杨东平:中国和西方在社会制度、文化和教育制度方面差别巨大,可以说,在中国教育中绝大多数的方式在英美西方国家是难以被允许的。一个是涉及它的一些基本制度和准则,包括说学生的课外作业啊,按照学生分数来排名啊等等,在西方是绝对不允许的。另一个是关于教师问题,在中国,学生如果学习12个小时,教师比学生分摊的时间更长。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国外有强大的教师工会来保障教师的权益。他们对教师权益的维护力度是很强大的。所以,中国的教育方式不是西方想学就能学的,这涉及西方一些很敏感的准则、规范。

  传媒学者评价:节目更像真人秀

  BBC的节目《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学校》是纪实节目还是真人秀?有人从这档节目中读出了“中国威胁论”,它是预设的立场还是客观再现?中国教师事后接受采访表示,BBC节目内容并不完全符合真实,剪辑是否存在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常江比较了纪录片与真人秀的区别,他认为:它都更像是一档真人秀。他说,BBC最大的问题就是以“纪录片”为名对节目加以宣传和营销,而实际上,我们从其前期放出的宣传片中,已经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娱乐节目的味道。同时,他也认为,节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我们对教育制度进行反思和改革的紧迫感。(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蚁畅、李华 实习生李媛)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