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家8年义务教盲人拉琴 俯身跪地教打拍子【2】

俯身跪地按脚教会盲人打拍子
任士荣14岁学琴,演奏手风琴已有65年。作为新中国手风琴事业泰斗级人物,教盲人演奏手风琴,他可是“破天荒头一回”。
手风琴演奏班成立不久,许多盲人慕名而来。任士荣的原则是“有教无类,不管会不会,只要喜欢学,谁来都可以”。于是,这个班集中了几十个没有音乐基础、平均年龄45岁的盲人学生。他们有的先天全盲,有的因意外失明。为教会他们,任士荣想了不少办法。除了召集一批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义务陪伴上课,还邀请老兵艺术团的声乐辅导员荣跃玲教他们声乐知识与合唱。
在教学上,他想到触摸教学法,让盲人用手感受黑键位置后,再找白键,掌握黑白琴键的距离。盲人看不见乐谱,任士荣就让他们听自己的手风琴教学讲座录音,并反复示范演奏。再请志愿者将乐谱唱出来,让他们录下来回家练习。
对盲人来说,打拍子是最困难的事。任士荣常常俯身,单脚跪地按着学生的脚,让他们感受节拍的打法。失明6年的刘和平来学琴时,什么都不懂。第一次学习打拍子,他正着急,就感觉有人扶住脚踝,耳边传来任士荣的声音:“来,我教你”,令刘和平很感动。“普通人俯身教我们这些盲人都很难,何况这么一个老艺术家。”
任士荣在乎盲人的情绪,为让他们高高兴兴学琴,他为自己定下两条规矩:一是不能让他们受一点委屈,二是不要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开心地练,无论任何时候都有耐心,学生有一点进步就使劲鼓励。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他夸学生,“真棒,请大家一起鼓掌”。
有哪些学生跟不上进度,他就把学生接回家上小课。学生评价他:“这样的老师,世上独有这一位”。
随着大家演奏水平逐步提升,盲人手风琴演奏班参加了很多比赛,获得不少奖项。任士荣将奖金都用在教学上。目前,班上有18台公用手风琴,就是这些奖金购置的。
“任老师在哪儿,哪儿就有快乐”
课堂上常常充满欢声笑语,在悠扬的琴声中,盲人的心情和生活慢慢发生变化。
学琴5年,刘和平“心里踏实了”。他原是电器公司的经理,因意外失明后遭受巨大打击。“说实话,没琴我活不了。”学习手风琴后,刘和平执着练习,每天练琴8小时,甚至10小时。手风琴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如今,他是班上拉得最好的学生。
张桂茹也经历了失明之痛,以前她总在家里闷闷不乐,也不想梳洗打扮。学习手风琴后,她心中的阴霾慢慢扫去。“任老师知道我们的状态,总是绞尽脑汁用音乐教我们说话,他不说什么大道理,就是用音乐教。”在努力练习下,张桂茹与刘和平组成二重奏组合,两人能演奏难度较高的《铁道游击队随想曲》,并有机会登台表演。
而任士荣的盲人“大弟子”陈国月,现在则成了“八大处手风琴艺人”。任士荣夸他是个“角儿”,他乐,“多不好意思啊”。琴技提高后,路人给他的“赞助费”高了不少。“如今光靠拉琴生活水平就有保障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不少。”
面对这些特殊学生,任士荣很感慨。“他们特别了不起,很多普通人都拉不下来”。任士荣明白,盲人学生拉琴并不只是娱乐。在学琴过程中变得自信、快乐、有尊严,才是他们生活的意义。“我就想让大家高高兴兴,丰富自己的生活。”
“他们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朋友和亲人。”逢年过节,任士荣都想在前头,端午节他给学生发粽子,中秋节发月饼,生日也跟学生们一起过。还经常请大家伙吃饭,最多一次有40个人聚餐。他看学生心情好,自己也愉快,见面总是乐呵呵。有盲人学生形容,“任老师在哪儿,哪儿就有快乐”。他大手一挥,哈哈大笑:“我今年80岁,跟80后差不多嘛。”(新京报 记者 凌晨)
(来源:新京报)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