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大学生与掏粪工生活20余天 拍方言视频唤起文明【4】

2015年06月24日10:41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大学生与掏粪工生活20余天 拍方言视频唤起文明

味道太大

  除李以文、卢朝成两位师傅外,其他几位师傅就住在公厕的休息间里。长期的疏通工作使他们对臭味不敏感。如果他们觉得有臭味,那估计就是臭味了。

  今年,他们和同事们一起晒出“文明如厕”和“文明好厕友”如厕标准,如他们组合的名字一样,他们希望广大厕友“成全”他们的微心愿,同时引来了中南财大、浙江大学的学子响应星光组合的微心愿。

  《可敬的城管人——大学生杨达拍摄体会》

  2015.06 杨达

  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群体,小时候在家旁边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来掏粪,疏通管道。亲自跟他们在一起生活的这些日子才渐渐了解这些辛勤的工作者们。

  整个武昌区的公厕点都属于他们清洁管理的范围,大概有300多个公厕,也就是说几乎每天都需要到一个公厕进行疏通工作,按原则有的公厕是一年进行一次疏通,有的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场所,如武昌火车站之类的场所则需要一个星期进行一次疏通。如果接到群众的电话,则需要时刻准备进行疏通,由于天气的原因也会对工作量也会有所不同,往往暴雨过后,都会积累相对较多的工作。冬天由于气温低,粪便下沉累积也会造成巨大的工作量,夏天由于温度较高则相对较为轻松一些。

  2000年后,他们工作的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掏粪工们的工作环境也渐渐的得到了改善,有了大型疏通抽粪机后大多数工作都能胜任,不过一些小地方还有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依然需要人工作业才能完成。到冬天,下到粪池人工疏通的工作依然非常普通,机械依然不能代替人工。

  每一次进行作业的时候都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气味!我印象比较深的几次,一次在武昌火车站里面,粪池单独在一间房内,进去之后空间很小,全是粪池沼气的味道。为了拍摄他们工作的场景,我站到了最里边的一个角落才能对着他们。打开粪池井盖的一瞬间,除了有很强烈的味道之外,粪池里还飞出来了很多很多蚊子之类的虫子,但是进入拍摄状态之后我便感受不到,拍完之后出来发发现两个手臂上全是被咬的痕迹,这样的工作环境,他们却经常要去工作。武昌火车站类似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基本也是一个星期清洁一次。

  还有一次在武泰闸那边的一个公厕里有杂物堵塞,他们带了一瓶硫酸过去腐蚀杂物,非常昏暗的一个公厕,管道在小便池下面,他们就低头下去确定位置然后倒硫酸,硫酸出来腐蚀物体之后非常强烈的气味,立马让我想起在火山下拍摄硫磺矿工时的那种气味,但是为了检查疏通情况,他们基本都没不会捂着鼻子或者口,而是直接进去看。我在拍摄的过程中,经常受不了硫酸夹着粪便的强烈味道刺激,会经常捂着鼻子然后出来换换气,那种味道真的很让人难受!而他们在工作中对气味的敏感程度显然是远远低过我的,这也是他们工作之后职业性吧。

  对于他们掏粪时,有时要接触粪便之类的场景也都非常深刻的印在脑海里,确实是常人很难做到事情,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还有一次,完成了一个公厕疏通之后接到了水果湖环卫所的电话要帮忙,过去之后费了好大功夫帮他们疏通粪池,然后最后清洁的时候,他们的清洁头设备卡在了下水道里面,我们去了倒垃圾的工作间里面,清洁头被卡到了一个无法移动的大型机器下面,只有人工才能进去,于是他们就必须下到全是各种垃圾的下水道里面去拨动卡住的清洁头,那里面的味道简直让心不断犯恶心。我深刻记得他从里面出来的一刻头上都是那种不知是什么的分泌物,身上也全是。但是那位师傅深知这是他的工作,他要很好去完成。一旁的工作人员说公厕疏捞工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但其辛苦程度确实鲜有人知。

  生活的环境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各不相同,不过基本都住在离自己清洁的那个公厕不远的地方,我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有的甚至可以说简陋。但是,每天跟他们在一起工作却感受不到任何负能量的东西,满满的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无时无刻都充满了正能量。他们工作了几十年,都依然坚定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七个人是个很完整顽强的团队,没有说每个人都很明确的职务,工作任务,有事大家一起做,有事大家一起讨论。没有说李双喜是班长大家就都得听他的,他就能指挥别人,不存在,这是一个很有爱很团结的队伍,这也次他们能坚持这么多年一直到现在的原因吧。没有每个人的相互支持也没有他们的今天,但是我依然能感受到班长在团队中起到的稳定的作用,大家也都会时常跟随班长的一些建议,总之,这是个经历过风雨依然团结的队伍,也是城管里闪亮的一只队伍。(记者 郑青)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