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玩毕业季:你可曾赴过琼林宴?(组图)【3】

狂欢
你可曾赴过琼林宴
进行完这么多严肃繁复的礼仪活动,“毕业生”们终于可以尽情地“毕业狂欢”了,时谓“期集”。首先少不了的是“毕业聚餐”,即黄梅戏《女驸马》唱词中提到的“琼林宴”。它是皇帝专为款待新科进士而举行的宴会,因北宋时赐宴地点位于皇家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在不同时代又有“闻喜宴”、“恩荣宴”等别称。
除为文进士设立的“琼林宴”外,还有为武进士举办的“会武宴”,均群英荟萃、金鼓喧阗、排场浩大。这两场宴会最初是新科进士凑份子来筹办的,但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赐宫廷美食、赐酒、赐钱等,五代以后则逐渐由朝廷买单,官方色彩日益加强。
此外,进士们也会筹办自己的宴会,尤以唐代的“曲江宴”为胜。曲江宴因设于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一带而得名,往往是古人“毕业季”的最后一项活动,因此更贴近于现代的毕业宴,吃完这顿,同年们就自赴前程、各奔东西了,故而又称“离会”。在这样的场合,新科进士也不免伤感起来,晚唐诗人杜荀鹤就曾在曲江宴后无限感慨:“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关试后筵上别同人》)。
旅行
贵胄公卿趁机选婿
“毕业狂欢”不仅有吃,还有玩,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毕业旅行”,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当时还存在专门筹办相关业务的民间组织,称为“进士团”。他们多由长安游民自相鸠集而成,设有团司,为新进士们安排“毕业”之后的种种活动,收取一定费用,这些费用多由新进士们分摊。“毕业旅行”常在春天举行,目的地以曲江为多。
彼时正是曲江最美好的时节,刚刚蟾宫折桂的新科进士紫陌寻春,看见满眼的旖旎风光,心情自然十分欢快欣喜。孟郊的《登科后》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将这种喜悦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在“毕业旅行”中,进士团会组织新科进士赏春花、尝樱桃、瞻佛牙、打马球,还有前边提到的雁塔题名和曲江宴等,种种节目,不仅令登科未几的“毕业生”们得以在其中尽情肆恣,释放多年皓首穷经的寒窗寂苦,也吸引了长安城中众多名流布衣前来观赏,争相目睹进士的风采。
普通百姓往往让儿子以进士为榜样,刻苦求学,以期将来加入那游玩的队伍;贵胄公卿则仔细观察、留意这些科场新贵,为待字闺中的千金物色东床。有时,皇帝也会亲临新科进士的“毕业旅行”,甚至为心爱的公主挑选驸马。不少新科进士就在此时被相中,甫一“毕业”再中头彩,引得同年艳羡不已。这些侥幸得入贵族甚至是皇族的“幸运儿”,在外人看来似乎风光无限,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诚然,其中确实有像陈世美一样攀缘权贵、忘恩负义之徒,可更普遍的是,寒门学子并不适应贵族之家的繁文缛节,有的还被迫舍弃家乡的发妻,忍受贵门之女的娇蛮,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在此过程中若有不从,还会招致各种刁难,如越剧《荆钗记》里中了状元的王十朋拒绝丞相的招赘,竟被迫害至家破人亡,幸得好心人相救才避免了悲剧。
如是的“毕业大Party”,有时会持续数日甚至月余,此后,“毕业生”们将接受铨试,准备谱写他们仕途的灿烂篇章。幸运者及名门之后或可一路翰飞戾天、青云直上,然而对更多家境贫寒、出身低微的新进士而言,初入官场的他们,也会像如今的职场新人一般,感受到书本与现实的种种差距,个中不适与苦楚才是他们“毕业季”过后所要面临的第一个严峻考验。(文字:雍宛凉 供图:雍宛凉)
(来源:北京青年报)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