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视力仅0.05每晚复习到11点 对话盲人考生郑荣权

2015年06月10日09:32 | 来源:今日早报
小字号
原标题:视力仅0.05每晚复习到11点 对话盲人考生郑荣权

  日前,2015年高考落幕。

  在全省今年参加高考的31.79万名考生中,视力只有0.05的宁波慈溪盲人考生郑荣权格外牵动人心:他是浙江目前首例用盲文试卷参加高考的盲人考生。

  慈溪考区为小郑单独开了一个考场,并成立了专门小组提供必要服务。按照教育部规定,他可以在每门科目规定考试总时长的基础上延长50%。他的盲文试卷,将会有专业人员(每科目不少于两人)翻译成明眼文答卷,交各科评卷组单独评阅。

  对这个20岁的小伙子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高考,也是对他多年为参加普通高考付出的努力的总结,更为浙江更多的盲生叩开了通往普通高考的门。

  昨天,早报记者对话郑荣权,他为记者讲述了自己备考和考试的经历及心路历程。

  他努力多年,就为参加普通高考

  6月7日早上7点55分,身穿黄色T恤、蓝色牛仔裤的小郑就站在了自己的高考考点:慈溪三山高中门口。在考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走向为他单独设置的考场。

  为了这一天,小郑已经准备多年。

  小郑是先天盲人,从出生起,就只能勉强感受到光亮。如今,他的眼睛视力大约有0.05,刚刚够看到视力表最上面的两行,能勉强分辨手机屏幕。

  从小到大,他读的都是盲校。初中毕业后他面临三个选择:工作、读职业高中然后从事盲人按摩,或者是读普通高中然后参加高考。最终,他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入读青岛一所盲校,因为它是“受教育部、中残联委托试办的全国唯一一所盲人普通高中,盲人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教材与健全人普通高中基本一样”。

  小郑说,想参加普通高考,想上大学,是多年来心底从未泯灭过的愿望。但是因为之前国内从未有过用盲文试卷参加高考的先例,愿望也就成了奢望。而点亮他梦想的,是河南的盲人考生李金生。去年,李金生首次用盲文试卷“摸”完高考。

  也是在去年6月,小郑在触屏手机和读屏软件的帮助下,上网发出了求助:希望暑假期间,能找一位数学老师单独辅导,每周一至两节课。慈溪当地的一名温州医科大学大一学生向小郑伸出了援手。

  “老师很耐心,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小郑说,虽然自己高一高二学习的教材和普通高中相似,但学习进度不同,学习内容难度和普通学生差距也蛮大的。在“小老师”的帮助下,小郑慢慢开始接触高考难度的数学题,学习备考和解题方法,这也让他在这次高考数学时受益匪浅。

  很多人帮助过,愿意和大家分享经历

  去年11月左右,小郑向慈溪的高招办递交了想参加高考的申请。好消息在今年高考报名前传来:从2015年高考开始,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考试机构提供现行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允许视力残疾考生携带答题所需的辅助器具或设备。同时要为使用盲文试卷的视力残疾考生和使用大字号试卷等书写特别困难的考生延长考试时间。

  在青岛盲校,和小郑一样想参加普通高考的同学还有两个,来自不同省份。在除了复习准备盲生的单招单考外,学校还为他们专门制定了备战高考的课程表,并安排了老师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实际上,今年4月时,小郑已经通过单招单考被滨州医学院的针灸推拿专业预录取。换句话说,一只脚已经踏进大学校门,只等6月填报志愿了。

  但执着的小郑不肯放弃高考的梦想。这一个多月,考完单招单考的同学们都回家了。他依然坚持留在盲校,每天晚上复习到11点才肯睡觉。

  小郑报考的是文科,“平时学习中,语文、政治和历史是我比较拿手的。”小郑说,闻讯他是浙江首个参加高考的盲生,关注他的媒体很多。第一天他在考语文时,考点门口就有十来个媒体记者在守候。为不影响接下来的考试,考完试后,小郑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考点后门离开。好在后三场考试,媒体关注热度有所下降,最终他低调地完成了所有考试。

  “其实不是我不愿意接受采访,实在是压力比较大。”小郑说,去年他关注过河南盲人高考生李金生的新闻,因为李金生申请延时,考点为他设立“特殊考场”等,外界也有声音说李金生是在浪费国家资源。这也让小郑对于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参加高考有所顾虑。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希望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完成考试。“有很多人帮助过我,一直在关心我。现在考完了,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也希望能给以后的盲人考生提供一点经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